半岛时评|加油机“撒谎”,加油站别装哑
驾驶油箱最大容量50升的小车去加油,却显示被加注了67.96升汽油,多出来的油去哪了?是油枪坏了,还是加油站故意为之?据澎湃新闻报道,这是杨先生8月9日在成都市中石油锦华天山站加油遭遇的一桩蹊跷事。10多天过去,杨先生多方投诉,至今未能得到加油站及相关部门的解释或回应。
油箱的容量和加油机的读数“对不上账”。如果不是油箱悄悄“长大”,那就是加油机在“撒谎”。据杨先生介绍,他的车是2025款吉利星瑞·东方曜-昆仑版,从没改过车。如此说来,问题可能真出在加油机上。
加油机因何“虚报”结果?也无非两种可能,要么是电子计量系统故障,要么是人为因素作祟。但加油机属于特种计量设备,从生产、安装到使用、维护,全链条严格监管,出现故障的几率并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杨先生维权过程中,加油站虽然一直不回应“超量加油”的问题,却以加油站站长私人名义退给杨先生200元钱。
加油机“撒谎”,加油站靠装哑、私了就能解决问题?这显然是在逃避责任。不知道,这台加油机是从何时开始“撒谎”的;也不知“犯错”的加油机是否只有这一台。一座加油站每天不知要接待多少车辆,就算只有这一台加油机出了问题,“虚报”的油量累积下来,也恐怕不是个小数目。这既损害了广大车主的切身利益,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也扰乱了成品油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对加油站的逃避,监管部门不能袖手旁观。令人遗憾的是,杨先生从事发后报警,投诉到当地市监局,拨打12345热线反映,多方维权,至今未有进展。如此拖沓,无形中拉低了有关部门的公信力。加油站员工口口声声说“每个油枪每个月都有人来检查”,出了这样的问题,检查过程是否严格按程序进行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监管部门应该尽快行动,彻查原因,尽快给当事人和公众一个交代。
事实上,对加油机“揩油”的违法行为,公安部等四部门早在2023年就部署开展“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态势。正像市场监管总局所强调的,“打击加油机作弊违法不会偃旗息鼓,更不是一阵风。”监管执法由集中转为常态化,绝不允许问题在治理行动之后卷土重来。
车子“超量加油”,不仅仅是杨先生的个人遭遇,也是整个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希望涉事加油站莫再三缄其口,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希望有关部门加快行动,查堵监管漏洞,打造一个让广大车主可以放心加油,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