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儿童票规则不该是道选择题
近日,上海普陀区环球港主题乐园因儿童票身高测量方式引发热议。陈女士带10岁女儿及其同学一家到此游玩,依据“1.1米~1.4米儿童票”规定购买了两张儿童票,然而检票时,女儿的同学穿洞洞鞋测量身高为141厘米,光脚测量结果则为138厘米,乐园主管坚称“必须穿鞋测”,要求陈女士补差价。最终,陈女士为避免耽误行程,退掉一张儿童票,补买158元学生票。事后,经商场协调,乐园才同意光脚复测并退还差价。
这一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反映出当前儿童票标准的复杂无序。
从消费者权益角度看,身高测量标准的模糊性对游客极为不公。在日常生活认知里,身高测量多以净身高为准,乐园突然采用穿鞋测量且事先未充分告知,这不仅打乱了游客的游玩计划,增加了经济支出,更让游客产生被“算计”之感。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有义务提供清晰、准确的消费信息,乐园此举涉嫌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倘若商家皆可随意定义规则,消费者权益将毫无保障,市场交易秩序也会陷入混乱。
从行业规范层面而言,当前儿童票标准缺乏统一明确规定,各场所各行其是。景区、游乐园等大多以身高为主要判定依据,且测量方式、标准线差异巨大;而铁路、航空等交通领域已逐渐向按年龄购票转变。这种混乱状态,既给家长带来诸多不便,也让孩子权益难以保障。比如一些发育较早的孩子,可能因身高原因过早失去儿童票优惠,增加家庭出行成本。同时,不同标准背后的安全考量也缺乏科学论证。乐园以设备安全为由坚持穿鞋测量身高,但并未给出严谨数据支撑,究竟多高的身高、穿鞋状态下对游玩安全有何影响,都没有明确说法。
儿童票标准的制定,本质是在保障儿童权益、兼顾商家运营成本与安全责任、遵循社会公平原则之间寻求平衡。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儿童平均身高显著增长,传统单一身高标准已不合时宜。参考国内交通行业变革,推行年龄与身高“双轨制”更为合理。以年龄为主确定儿童票优惠范围,保障所有儿童公平享受权益;同时保留身高标准,用于一些对身高有安全要求的特定项目。并且,商家必须在购票、入园等关键环节,以显著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测量标准、项目安全要求等信息,确保消费者充分知晓并自主选择。
此次乐园“穿鞋量身高”争议不应只是孤立事件,而应成为推动儿童票标准规范统一的契机。儿童购票优惠,是全社会给予的关爱,相关部门需尽快出台细则,明确行业规范;商家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优化规则;社会各界也应持续关注,共同营造儿童友好的消费环境。这既是制度设计应有的温度,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