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公开课丨处暑至,出暑了吗?
8月23日将迎来处暑节气。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气渐退。那么,处暑就意味着天气不再炎热吗?
处暑就是出暑了吗?
迎来处暑节气,“三伏”将尽,凉爽愈加明显。即使在被酷热“折腾”了一个夏天的南方,新凉也会大胆地现身。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说,二十四节气中带“暑”字的节气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小暑、大暑和处暑。处暑,即所谓的“出暑”,标志着夏季渐渐走向尾声。
从近10年全国高温结束日期来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高温天气普遍会在处暑前退场,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尤其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如上海、湖南长沙、广东广州、浙江杭州等地,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仍会出现高温天气。
这主要是因为,处暑后副热带高压虽然南退,但仍可能在南方地区维持稳定。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天空晴朗少云,地面升温快。此时,南方地表热量积聚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此外,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高温伴随高湿,体感更为闷热。
处暑的“凉”藏在细节里。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如果时不时来一场雨,就会容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景象。处暑时节,北方的雨主要呈现“凉湿”的秋雨特征。而南方的雨还是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主导,属于“湿热”属性。
山东省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山东省气象台于8月22日06时00分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22日最高气温,聊城、淄博、潍坊、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和日照37~39℃,局部可达40℃,沿海地区30~33℃,其他地区34~36℃,局部可达37℃。23日,受降雨影响,高温强度减弱,范围减小,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和潍坊南部35~37℃,其他地区30~34℃。
处暑有哪些习俗?
常言道,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到了初秋,鹰开始捕猎鸟类,但鹰捕获猎物之后,不是马上就吃,而是码放在一边,就像在祭祀一样。二候“天地始肃”,字面意思是说“天地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也就是说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并不是所有谷物开始成熟,而是特指“五谷之首”的稷的成熟。
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例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等,多和庆祝丰收或迎秋祭祖有关:
祭祖迎秋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如何正确应对“秋老虎”?
“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属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处暑是一个凉热交替的季节,人体需要不断调节适应,若调节不当则容易生病。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医药报、山东应急管理、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山东天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