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范曾失联传闻别成了“罗生门”
日前,87岁书画大师范曾失联的传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范曾女儿范晓蕙发文称,父亲被37岁妻子徐萌带离住所后失联,住所被贴封条,库房珍品被搬走,部分老员工被辞退,且徐萌曾威胁员工不得外泄消息。这一爆料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8月16日晚,范曾继子范一夫在小红书发布范曾看展照片,配文“老爷子来看画展”,IP地址显示为法国,试图回应失联传闻。但有网友指出,照片是上月北京陶然天美术馆范一夫山水画展的场景,与法国的IP地址不符,这无疑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与此同时,范曾持股的范曾艺术品有限公司仍在直播卖字画,面对网友询问,主播坚称“不信谣不传谣”,但这种回应并不能平息公众的疑虑。
从家庭伦理角度来看,这一事件令人唏嘘。范曾作为一代书画大师,本应在晚年享受安宁的生活,却深陷家庭纷争的漩涡。范曾与徐萌50岁的年龄差本就备受关注,如今家庭矛盾公开化,让人们看到了名人家庭背后复杂的伦理关系。女儿担忧父亲的安危和财产安全,继子则试图证明父亲安好,双方各执一词,背后或许是多年积累的家庭矛盾的集中爆发。
这也让我们思考,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涉及复杂的婚姻、子女和财富关系时,如何才能避免矛盾升级,如何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和情感需求?
从公众知情权角度分析,范曾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地位使他成为公众人物,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也必然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此次事件中,如果范曾确实处于失联状态,其人身安全存在不确定性,公众有权利了解情况。而相关方的回应模糊不清,不仅没有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猜测和谣言。
在信息时代,公众人物的隐私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公众对名人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名人也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空间。在这起事件中,范曾的家庭纠纷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声誉都产生了影响。如何平衡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也应该秉持客观、真实、负责的态度,避免过度渲染和不实报道,引导公众理性看待。
目前,范曾失联风波仍没有明确的答案,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希望事件的各方能够妥善处理这一纠纷,也希望公众能够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被谣言和不实信息误导。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