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时评 | 粮满仓 好“丰”光:从丰收画卷看中国饭碗的底气

2025-08-19 14:17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5654) 扫描到手机

九州体育评论员 许欣

金秋时节,广袤的田野马上要铺展开丰收的壮美画卷。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已再次实现稳产丰收。沉甸甸的麦穗、金灿灿的玉米、圆滚滚的马铃薯......不仅装满了农民的粮仓,更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根基。这场来之不易的丰收,是政策支撑、科技赋能与农民汗水的结晶,生动展现了中国饭碗的十足底气。

回望今年的粮食生产之路,可谓风雨兼程。北方部分地区的罕见洪涝与华南持续多日的干旱,都曾为丰收蒙上阴影。然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困难从未阻挡丰收的脚步。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如及时雨般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似定心丸般守护着每一株庄稼。如今,回望金黄的麦浪随风摇曳,遥看饱满的谷粒堆满粮仓,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丰收的喜悦。

这份喜悦的背后,离不开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支撑。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这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在今年抗旱减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的目标。正是这些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既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又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为粮食丰收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突破75%。在今年夏收中,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将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成熟的区域互助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了夏收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有力降低了粮食损耗。

政策保障方面同样成效显著。今年,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些政策的落地见效,既保障了农民收益,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又稳定了粮食生产预期,为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令人振奋的是,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正在为粮食生产注入新动能。从优质品种选育推广到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从良田建设到良法创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种以科技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推动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攀升。

仓廪实而天下安。当前,夏粮丰收的喜悦仍在心间,广袤田野又将迎来新的耕耘时节。在东北黑土地上,玉米正拔节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晚稻开始抽穗扬花;中原大地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小麦播种做着准备。这场人与土地的永恒对话中,中国农民始终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智慧,在沃野千里间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放眼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粮食生产的底气将越来越足,“粮满仓”的好“丰”光必将持续照亮乡村振兴之路,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