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造”到“智造”,揭秘青岛地铁5号线施工中的“黑科技”

2025-08-10 20:28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137) 扫描到手机

施工现场没有火花四溅的钢筋焊接,没有反复修补的混凝土墙面,取而代之的是电磁焊接的“无缝铠甲”和智能振捣“零气泡”工艺。在青岛地铁5号线的施工现场,各种技术创新让施工“改头换面”,从传统的建造向“智造”迈进。

隧道防水:不再靠“打补丁”

据介绍,传统的隧道防水施工就像“打补丁”,基面不平、焊接不牢、铺设起皱。中铁四局5号线土建二标02工区在延昌区间站推出创新方案:初支面采用刮尺随喷随刮工艺,让基面平整度控制精度提升30%;仰拱垫层设置钢筋网格,像“骨架”一样牢牢固定基面形态;引入电磁热熔焊枪搭配新型热熔垫片,使焊接质量实现100%达标。

在大断面施工中,防水台车配门形支顶系统的应用更是让防水板铺贴实现“双百”标准——100%平顺、100%牢固。一系列措施下来,最终为隧道穿上了一层“无缝铠甲”。

防水台车钢筋施工:告别“火花四溅”

以往,传统钢筋焊接现场“火花四溅”,焊工全副武装,现场灭火器随时待命。但是在青岛地铁5号线,一场“零动火”革命正在上演。项目全面采用冷切锯切割钢筋,配合自锁式或新型挤压套筒连接接头,像“乐高”一样拼接起来,从源头上消除动火作业风险。

“冷加工既安全又高效,一天能多焊30多个接头。”钢筋班组组长的话道出了工艺升级带来的切实改变。

混凝土振捣:机器人出手“零气泡”

混凝土质量是工程品质的核心考题。暗挖车站二衬混凝土振捣难、反弧段气泡多。青岛地铁采用不锈钢模板台车浇筑,不断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拱部台车顶部加装插入式振捣器,彻底解决振捣盲区;透气模板布替代传统脱模剂,反弧段达到几乎“零气泡”效果。

更令人称道的是振捣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较人工振捣减少3名作业人员,效率提升36%,优质率飙升47%。

混凝土“保鲜”:每一方都是“强筋健骨”

据了解,地铁5号线延安二路站拥有全线最深的竖井——深达57米,相当于20层居民楼高,在这样的深度混凝土垂直运输性能损失大、暗挖车站布料困难,项目部创新构建“运输-布料-养护”全链条解决方案:垂直下料管搭配改装叶片式搅拌机进行二次搅拌,让混凝土“活力满满”抵达作业面;仰拱浇筑启用自动布料机,使总浇筑时间缩短55%;侧墙采用三点式布料工艺,确保混凝土分布均匀;拱部也采用自动布料系统提升效率。而隧道封闭式恒温恒湿智能养护系统,如同为混凝土“量身定制”的养护舱,由自动喷淋行走台车与加热智能恒温系统协同运作,保障强度稳定增长,让每一方混凝土都“强筋健骨”。

从“人工经验”到“数字智造”,从“传统工艺”到“科技革命”,青岛地铁5号线正用创新重新定义地下工程的品质标准。这些闪耀在施工一线的“黑科技”,不仅是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更是建设者们向“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迈进的坚实脚印。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