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小流域生态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为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胶州市水利局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小流域治理“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推进“生态+产业”治理模式,通过实施莲花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推动当地桃源居休闲家庭农场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生态建设和当地旅游业发展“双提高”,实现了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
小流域系统治理 筑牢生态基底
胶州市实施莲花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总面积为11.49平方公里,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8平方公里。工程结合小流域周边现实需求,广泛征求周边村庄和村民意见,切实提高小流域治理效能,通过整修生活生产路,极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系统整修梯田、新建谷坊和坝体加固,确保周边500余亩土地旱时有水、涝时能排,有效提升土地生产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水利保障基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规划,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实现生态环境全科修复,通过封育治理和补植水保林,提高治理区域林草覆盖率,增加土地蓄水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量,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起绿色“大生态”格局。小流域系统治理完成后,当地水土保持率将达到7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16.81%。
“生态+产业” 融合 激活文旅动能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发挥“生态+产业”模式引导作用,着力带动区域生产条件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企业扩大投资生产决心,形成互融互促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依托莲花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周边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农业基础,桃源居休闲家庭农场陆续投资3000余万元,逐步打造起集餐饮、住宿、采摘于一体的综合采摘园区,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增收200余万元,吸纳周边村庄劳动力100余人就业,实现了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赢。依托于莲花山小流域建设提升的固土保水功能,桃源居生态休闲农场园内种植水果品种多达百余种,利用天然地质优势,分区种植矮砧桃树、梨树、猕猴桃、红参果等特色果树。其中,80多个品种的桃和50多个品种的苹果,目前已成功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艾石”品牌商标,“一山九顶”配合各种果树,形成了“月月有风景,季季有果实”的连绵山体景象,每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采摘的同时,园内还建设有山庄饭店,可同时容纳300人入住、600人就餐,形成了吃住玩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每年吸引观光旅游采摘10000余人次,实现了良好的销售收入,对地区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头作用。
胶州市水利局通过实施莲花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水资源,美化了周边景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小流域治理对生态环境的提升,提高了桃源居休闲家庭农场观光旅游人次,助力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产业”的治理模式,切实让“小流域”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刘 帆 李珊琦
- 沙发、躺椅都安排上了!青岛机场发布旅客休息空间最新指南
- 青岛出台12条举措,加强服务消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 青岛故事|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自主打造海洋互联网体系,进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青岛三年行动计划来了→
- 胶州:医共体“护联医共・围术护航”重点专科下乡义诊惠百姓
- 司法部公布名单!青岛仲裁委员会入选,意味着什么?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以“融”提速,以“专”护航,打造卒中救治的齐鲁青岛模式
- 青岛税务:税惠新质生产力,澎湃发展新动能
- 青岛市卫健委:提升“健康获得感”,青岛公立医院改革的“破局之道”与“民生温度”
- 我为民企办实事①|青岛雪达859万元资金怎么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