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以“融”提速,以“专”护航,打造卒中救治的齐鲁青岛模式

2025-08-08 13:47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10912) 扫描到手机

九州体育8月8日讯 (记者 张家瑞 通讯员 冯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危害大的特点,是我国成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

一旦发病,脑卒中对身体的损害往往是毁灭性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每缺血1分钟,就会有近20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且这些损伤通常不可逆。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昏迷、死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正因如此,脑卒中的救治被称为“与时间赛跑”,而快速识别、及时干预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那么如何在黄金时间窗内精准识别、快速干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卒中中心给出了答案:以脑科中心为依托,打破神经内外科界限,构建“全流程融合、全团队协作”的救治体系,用“齐鲁速度”让无数卒中患者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赢得生机。

FAST 法则:每个人都该掌握的 “救命信号”

“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4.5小时内是溶栓黄金时间窗,6小时内是取栓关键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王益华介绍,普通民众可通过“FAST法则”快速识别卒中,即F(Face 面部):观察面部是否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 肢体):检查肢体是否无力、活动障碍;S(Speech 语言):留意是否说话含糊、无法表达;T(Time 时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拨打120,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救治。

这一看似简单的识别方法,正是卒中救治的“第一道防线”。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卒中中心的使命,就是让这道防线后的每一环都高效运转。

打破壁垒:神经内外科 “无缝融合” 救治模式

“以往的流程可能是内科管溶栓、外科管取栓,而我们是‘一家人’干一件事。” 王益华的话道出了该院卒中中心的核心优势——自2013年医院开诊以来,就以“脑科中心”为建科理念,实现神经内外科的深度融合,“未来,可能不再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标签,只有以疾病为核心,让最合适的团队解决最关键的问题。”王益华说。

急诊“快”字当头,医院急诊设有独立的卒中门诊,24 小时有神经科专家值守,患者来院后可快速完成识别,区分卒中类型。同时配备快速CT、CTA等检查,结合专属卒中高级影像评估系统,即使超出传统时间窗,也能精准筛选出仍可获益的患者,避免“错过时间就放弃”治疗的情况。

术前“联”字为要,神经内外科实行联合排班,由7名外科医生与4名内科医生组成取栓手术团队,24小时待命。“我们不存在‘你的病人’还是‘我的病人’,都是‘我们的病人’。”王益华解释,这种模式从根源上避免了科室推诿,一旦需要手术,团队可立即联动,内科擅长的溶栓、内外科取栓团队快速启动,若需外科开放手术时,医生也可立即到场,“就像左右手配合,毫无阻滞”。

术后“融”字兜底,博施楼启用后,医院卒中患者的术后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医院创新性地打造了完全独立的神经重症病区,为神经内外科重症患者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我们的神经重症病区打破了传统的内外科分区壁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衔接。”王益华介绍道。该病区采用统一的护理团队管理模式,由内外科医生共同参与诊疗全过程。患者术后可直接转入NICU接受专业监护,彻底告别了以往在科室间辗转的困扰。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患者出现术后突发脑出血等紧急情况时,外科医生能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抵达开展救治,无需重新熟悉病情,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数倍。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优化了诊疗流程,更显著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医疗服务理念。

数据说话:黄金时间窗内的 “齐鲁速度”

在卒中救治领域,“DTN时间”(患者入院至开始治疗的时间)是衡量救治效率的核心指标。国家卫健委要求将这一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卒中中心不仅持续达标,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突破极限。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病例复盘机制,每周五下午都会对救治过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王益华介绍道。团队会对每一例病例展开深入剖析:哪个环节存在时间损耗?评估流程能否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如何更精准?正是这种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使得该中心年取栓手术量达百台,溶栓和取栓成功率始终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

这份专业自信源自过硬的团队建设。该中心创新性地要求全体医师必须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将这项关键技能打造为团队的“标配能力”。“就像内科医生必须会换药、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穿刺技术一样,我们要求每位年轻医生都必须熟练掌握造影技术。”王益华强调,“这种全员能力建设确保了即便同时接诊3例急诊患者,我们也能从容应对,为患者争取每一秒宝贵的救治时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卒中中心取栓团队合影

未来展望:从 “高效救治” 到 “更优预后”

“现有的救治流程仍有增速提效空间。”王益华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济众楼急诊医学中心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卒中中心即将迎来更高效的检查通道、更智能的多学科协作平台,这将为救治效率带来新的突破。

目前,卒中中心已建立起按疾病类型细分的亚专业团队运作模式,成功突破了“内科仅负责药物治疗、外科只管手术”的传统医疗壁垒。“虽然诊疗手段不同,但我们的目标始终一致‘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王益华说道。

从急诊室的快速识别,到手术室的精准施治,再到神经重症监护室的全面照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卒中中心以“融合”理念破除学科藩篱,用“协作”精神抢抓救治时机。在这里,与死神的赛跑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支精锐团队的全流程守护:每位成员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共同构筑起一道捍卫患者生命健康的坚实防线。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正在书写卒中救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