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动图站丨青岛多地发布暴雨预警!雨天出行,怎样“避雷”?
进入8月以来
全国多地出现雷雨等强对流天气
广西等地还陆续发生了
行驶的汽车遭雷击事件
幸好车上人员无大碍
雨天出行
应该怎样“避雷”呢?
崂山区气象台发布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目前,崂山区泉心河水库、太清索道测站已出现接近50毫米的降水。预计今天凌晨到白天,我区沙子口、王哥庄街道将有50毫米以上降水。请注意防范。
8月13日3时
青岛西海岸新区气象台
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目前,西海岸新区灵山岛6小时降雨量已超过50毫米。预计今天凌晨到早上,降雨仍将持续,部分沿海乡镇、街道(区)累计降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8月13日00时30分
青岛西海岸新区气象台
还发布了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目前,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已出现强对流天气,预计今天夜间,我区部分乡镇、街道(区)和近海海域将有雷雨,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7~9级雷雨大风。请注意防范。
汽车外壳由金属制成,金属在雷击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等电势的车壳,像一个天然的“法拉第笼”。
什么是法拉第笼?
法拉第笼是一种由导电材料(如金属网、铜、铝等)制成的封闭或部分封闭结构,它的核心功能是阻挡外部电场和电磁波的侵入,同时防止内部电磁波的外泄。这种结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引导电场和电磁波沿导体表面传播,从而阻止它们穿透到笼内。
图源:广西消防
当电场或电磁波与法拉第笼接触时,笼内的自由电子会在导电材料表面重新排列,以中和外部电场的影响。这一过程确保了笼内空间的电场强度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有时甚至接近于零。
因此,车辆被雷击中后,内部的电磁环境基本不受影响,电流会通过车身,再由湿轮胎导向大地。
如果驾车时遭遇雷雨天气,可以在安全区域停车,关掉引擎、音响系统及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切记不要触摸车窗把手、换挡杆、方向盘等,尽量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如车辆遭遇雷击,不要贸然下车,等电流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后再进行处理。
此外,雨天行车还要注意什么?
尽量不要在空旷的路段、田野行驶。
停车避雨时,不要把车停在电线杆、树下或高楼的墙角下,这些位置都有引雷风险。
避雷时,在车上尽量不要使用电器。
高速上如遇雷雨天气,应就近进入服务区。
6月至8月
是我国雷电灾害高发期
雷击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被击中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户外出行如何防范雷击?
记住“双30原则”
中国气象局原公共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表示,雷雨天气,有两个“30”要谨记。
第一个“30”是指30秒,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如果少于30秒,说明雷电在10公里以内,此时即便头顶没有打雷下雨,也建议尽快寻找避雷场所。
第二个“30”是指30分钟,建议最后一次听到雷声,30分钟之后再出门。
第一时间躲避
户外遭遇雷电时,应立即寻找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若实在无处可躲,要寻找低洼地躲避。如在沟壑,可蹲下身体以减少遭遇雷击的风险。
此外,这些危险动作要避免: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路灯、广告牌等;
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
不要躲在公园里的简易建筑物内;
不要使用手机,避免在空旷地带打伞;
不要把钓鱼竿、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不要躺在地面上。地面的电流可能会传导到人的身体;
不要在大树下躲避。如果雷电击中高大的树木,电流就会顺着树干、树枝、树叶通过人体导入地面,使人体成为导电体而被电击。
如果不得不在大树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离大树最少2米以外的地方,并放低手拿的物品,等响雷停止20分钟后再向安全的地方转移。
雷雨天气
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
不要在铁塔、电线杆
及大树下避雨
若驾驶车辆遭遇雷击
不要轻易下车
等电流传到地面后再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半岛新闻客户端
素材来源:青岛气象、央视网、国家应急广播等
编辑/制作 武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