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谁帮5吨棉花糖变“助残能量”

2025-06-20 17:12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33000) 扫描到手机

5吨爱心棉花糖,让热心公益的崔雅梦又喜又急!

本报去年的独家报道《青岛嫚打造免费公寓,鼓励残障人士勇敢看世界》,讲述了崔雅梦助力全国“轮友”走出家门拥抱世界的故事,全网有400多万网友“围观”了崔雅梦的善举,还有不少市民参与了志愿服务。今年,崔雅梦正式成为青岛唯爱公益慈善服务中心的一员,从事助残、济困、扶老、救孤、救灾、助学等多元公益活动。近日,爱心企业捐赠了5吨进口棉花糖,如何将这5吨棉花糖变成助残事业的爱心基金?这成了崔雅梦和同事们的一个大难题,急盼热心人帮助。

往期志愿活动照片

考虑资源置换

“去年因为改造无障碍民宿被大家关注到,也认识了更多助残的同仁们,今年正式加入唯爱公益组织,就是想参与更多助残服务。”崔雅梦告诉记者,自从棉花糖到仓库后,志愿者们一直在忙着想办法,如何“转化”这批棉花糖?

棉花糖实物

“目前也已经捐赠一些给从事食品加工的残障伙伴们,但由于这批爱心物资数量较大,我们力量有限,也希望通过新闻报道来调动更多爱心资源。”崔雅梦告诉记者,这批进口棉花糖属于大包装,可用于食品加工、烘焙坊等,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帮忙把棉花糖转化成一些其他资源,鼓励更多企业以“物资+服务”形式参与助残,用于公益组织的运营,所卖善款全部用于助残公益事业。

志愿者们清点棉花糖

经过志愿者们反复讨论,觉得5吨棉花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资源置换或创新利用,既能直接惠及残障群体,也能通过公益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力:除了捐赠给残障儿童学校、康复中心等,作为奖励或活动零食,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感外,考虑公益义卖,筹集助残资金,通过线上线下义卖的方式,联合企业、社区或电商平台进行公益售卖,所得资金用于购买轮椅、助听器等残障人士急需的辅助器具;也在考虑“甜蜜助残”定制礼盒:希望与爱心企业合作推出联名款公益礼盒,消费者购买后,部分收益直接捐赠给助残项目。摸索置换其他助残资源:与企业/商家置换服务:用棉花糖作为置换资源,换取理发店、餐饮店等商家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服务,如义剪、爱心餐。

志愿者们搬运棉花糖

“我们也在想能不能尝试创新助残活动形式,比如‘甜蜜工作坊’就业培训。”崔雅梦介绍,他们想组织残障人士学习棉花糖加工、包装等技能,甚至开发衍生产品,如手工糖果、甜品,帮助他们获得收入。再者打造公益烘焙课堂,联合烘焙机构开设残障人士友好课程,用棉花糖制作点心,既提升技能,也促进社交。

让“爱心糖”更甜

据记者了解,这批棉花糖价值十多万,青岛唯爱公益慈善服务中心理事长丁婕告诉记者,480箱棉花糖是由志愿者们一箱箱搬到了仓库,由于志愿者提供的仓库使用时间有限,需要迫切将这批棉花糖“转化”。

“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现在有能力了也想为别人撑伞。”丁婕告诉记者,多年前自己也曾生过病,在当时得到了青岛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时隔多年,她始终没有忘掉当年的那份感动,从一名志愿者到公益项目发起人再到成立公益机构,一步步地转型,想要助人的初心从未改变。也欣慰于在自己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岛市民自发加入组织,微光成炬,泛起善意的涟漪,温暖和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

丁婕表示,青岛唯爱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创立于2017年7月,前身为青岛金轮椅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是青岛市一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多年来,志愿者们一直秉持“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中心专注于为障碍群体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服务涵盖身体康复、心理疏导、社会融入、家庭支持等多个维度,通过专业的服务团队和志愿者,为残障人士量身定制个性化支持方案。自成立以来,已服务残障人士超万名。

志愿者们查看棉花糖

“我们现在希望能够给残障人创造一些就业的机会,组织一些外出活动让他们愿意走出家门,能够有正常的社交。”丁婕表示,这5吨棉花糖不仅能直接带来快乐,作为“助残甜蜜基金”的启动资源,也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能通过资源整合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唯爱公益组织期待与更多爱心企业和个人携手,持续支持残障人士康复、九州体育或就业项目,共同为残障人士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助力残障人士改善生活。如果您有好的想法或者想要参与棉花糖的爱心转化中来,请联系本报新闻热线96663,或者是崔雅梦电话:18761878068,丁婕电话:18661908766 。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