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张锡涛委员:发挥新材料优势资源,打造青岛滨河都市科创带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刘笑笑
青岛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核之一,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在国际大循环中,青岛作为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具有开放门户的枢纽性地位。
多年来青岛创新布局重在城市核心区以外的第二圈层,重点发展青岛高新区、崂山科技城、中国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市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制约了主城区发展,但滨河都市创新发展带的提出吹响了科技创新回归都市核心区的号角。”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青岛市市北区政府党组成员、市北区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锡涛委员认为,青岛滨河都市科创带已形成多类型创新载体与创新主体布局的发展格局。
张锡涛说,青岛滨河都市科创带周边已布局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海信、中科曙光等全球研发中心,歌尔微电子产业园、院士智谷、青岛国际创新园、海尔云谷等产业园区,以及海尔等重点科技企业。同时以沿张村河-李村河两岸整体改造为契机,正在打造为人才提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适宜空间。
“市北区RCEP创新试验基地规划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位于滨河都市创新发展带启动区位置。”张锡涛说,目前已汇聚国内橡胶与轮胎行业50%以上的专家学者,北部规划的千亩新材料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橡胶新材料、轮胎装备制造、轮胎生产及示范、化工橡胶行业服务平台等产业、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基础,将成为激活滨河都市科创带发展,带动城市产业升级的先导区。
“虽然有良好基础,但青岛市滨河都市创新带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张锡涛说,首先,这里分布着青岛市城市更新的重点低效片区(园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株洲路两侧区域、世园会区域等全市多个低效用地片区(园区) 以及青岛市旧城旧村改造建设,重点推进的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范围内多个城中村均布局于滨河都市科创带沿岸。
“其次,山东省研发企业数量与材料大省的地位不匹配,创新实力亟待补强。”张锡涛认为,青岛本土企业创新性和技术水平低,普遍存在“缺芯少面”、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缺失、本地配套率与附加值偏低。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与企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较低,可产业化的有效科研成果供给不足
同时,滨河都市创新发展带启动区-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仅在橡塑材料、绿色轮胎等少数方向形成优势,而面向青岛新材料的规划导向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材料需求存在大规模的缺失。
对此,张锡涛认为,青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位于轴心位置,作为青岛滨河都市创新区重点区域,应充分挖掘青科大等高校资源、企业资源的研发优势,并导入重点研发资源,避免核心城区的“退二进三”的产业空心化和脱实向虚的问题,通过科创产业和人群重塑区域活力,打造城市更新产城融合的范本。
“建议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作,以城市创新区的理念强化海河功能联动,打造滨河创新带上的示范发展区,带动滨河都市科创带两岸的高质量发展。”张锡涛说,同时,可以以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作为滨河都市创新发展带先导区,激活创新资源和科技人才回归主城区,实现与崂山、李沧、蓝谷等现有科创园区的创新联动。此外,通过导入高端产业、搭建创新平台、丰富功能业态、生态环境整治、城市有机更新将“动能转换、科技转化、产城融合、品质提升、绿色生态”一并解决。
青岛以制造业立市,新材料是“十四五”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与先进制造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协同性强。“应结合山东省、青岛市新材料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新材料头部企业优势资源,以青岛科技大学及现有产业为基础,强化校企联动和强势资源赋能。”张锡涛说,从而形成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圈,打造新材料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示范区。
- 青岛科创大走廊的扛旗者:海尔·云谷的战略崛起与空间蝶变
- 高密市全力协助青岛都市圈规划编制调研工作
- 福田汽车拟5亿元认购安鹏科创基金份额
- 全国首单!青岛农商银行成功落地科创债券质押再贷款柜台交易
- 半岛V视|到青岛看海,河景也超美!光影缤纷,梦幻多彩,这里的滨河夜色不可错过
- 53个科创平台“上架”,找科研资源就像网购一样便捷
- 中国光大银行举办“走进深交所·光大伴你行” 同业生态服务科创企业战略合作活动
- 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 “科创领航,债创未来”——浦发银行青岛分行成功承办青岛市科技创新债券宣介交流会暨浦发银行助力区域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 青岛白沙河运动公园滨河水岸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