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燕农 “没有文凭学历限制,只要是高技能人才,都可以申请落户。”日前,广州市人社局局长杨秦透露,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落户,按照分配要求,广州今年要完成16万高技能人才落户的任务,但截至目前只吸引了 6万左右的高技能人才落户。杨秦坦言,结婚、购房、九州体育等多方面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落户的意愿。(11月30日《南方日报》) 高技能人才落户广州的门槛并不高,也正因如此,广州今年16万高技能人才落户的任务,时至年底尚有10万个指标“没人要”,才让人觉得背后问题重重。一定程度上,或许既是农民变市民成本高的反映,也是城市过分强调经济属性的折射,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启示视角。
关于农民变市民的成本,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高成本问题,成了农民变市民的羁绊。在广州,落户后集体户口的孩子仍不能享受就近入学的待遇,公租房虽然覆盖外来务工人员,但看不到尽头的轮候使住房梦变得遥不可期。说到底,落户者与城市居民不能“享受均等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是问题的关键。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定位下,应该有区别于以往的解决思路——即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政府所搭的台子,是尽可能为外来人员和市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这个台子搭得丰满与否,决定着城市的吸引力。
在长期依靠投资拉动GDP的发展模式中,国内诸多城市过分强调了经济属性,而忽视了人本核心。但是,投资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地会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在大城市逐渐导致“人才枯竭”。城市政府部门能否调整管理定位和格局,从过分强调经济属性中适当抽身,着眼于人本核心,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未来抱负。
广州
落户指标“没人要”,打破了此前专家学者关于大城市户籍放开将人满为患的担忧,相反却说明,户籍不是关键,关键是户籍所附带的公共福利。由此给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启示是,一方面,城镇化不能只是建楼盖房,必须回到以人为核心的道路上来。另一方面,大城市在城镇化中并非就可以以“老大哥”自满,在城市化的大框架下,还有诸多短板存在。
城市落户指标遇冷,有人的无奈,也有城市的纠结,如何在转型期中消弭人才流动的羁绊,是改革需要回答的问题。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