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子涵梓萱”时代过去了?快来看小学新生名单,这些名字正流行
一份小学新生名单引发热议,那些曾经霸榜的“梓涵”“沐宸”正在被更具诗意的名字取代。
2025年8月31日,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迎来一年级新生报到。不少新生的名字如“扶苏”“知潼”“邕熙”等,令人惊艳。
这些名字既独特又充满文化内涵,与此前公安部公布的“爆款”名字形成鲜明对比。
新生取名人均偶像剧“男女主”
8月31日,德州市各小学为迎接新生准备了各具特色的迎新环节。天衢东路小学老师们提前准备了彩虹气球门和红毯,营造热烈喜庆的气氛。
在众多欢迎仪式中,一个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新生名字成为亮点。“扶苏”作为秦始皇长子的名字,蕴含历史厚重感;“知潼”则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而“邕熙”二字独特且寓意深远。
这些名字与传统常见的“伟”“敏”“杰”“丽”等单字名和“秀英”“桂英”“秀兰”等双字名截然不同。
琛昊、夕玥、嘉树、雨菲、安晴、潇雅……看到这些名字,是不是可以“脑补”出一部偶像剧?近日,记者在走访学校时发现,家长给孩子取名有的很古风,有的充满了偶像剧“男女主”气息。不另外,据老师们观察,四个字、两个字的名字明显减少,大部分为三个字的名字。
在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新河校区,一年级新生共220多位,叫“zǐhán”或“zǐxuān”的只有一人,取四字名字的学生全年级有5人,取两个字名字的平均每班不超过4人;宁波市荷花庄小学一年级共121位学生,四个字的名字仅有1人,两个字的名字只有5人,全年级叫“zǐhán”或“zǐxuān”的也只有一人。
一位二胎妈妈说:“我们家老大取名的时候,名字里就带了‘子’字,上学后发现班里带‘子’‘梓’的孩子就有五六个。出去玩时,经常跟其他小朋友撞名,曾经一度有改名的冲动。所以老二取名时有意避开了这些‘爆款’名字。”
不少家长在谈及子女命名话题时,普遍反映了一个现象:在取名时,单名比较难以表达家人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和寓意,四字名字则有点繁琐,因此大多家长选择起三个字的名字。
宁波市荷花庄小学老师毛苏云对此深有感触,她分享道:“我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两个字的名字特别多,现在越来越少了。”今年她教的一年级班里,只有2位同学是单名。
取名开始偏中性化,家长更注重寓意
今秋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大部分是2017年、2018年出生。记者在走访学校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跟前几年相比,家长取名开始偏向中性化。
比如在鄞州第二实验小学九州体育集团东校区101班,有的女孩取名奕君、奇耘,有的男孩取名恺欣。该班班主任刘定波说:“以往‘欣’字在女孩芳名里比较多见。若非见到真人,仅凭名字难以轻易判断孩子的性别。这也体现出了家长更加追求独特与深意的命名方式,也折射出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新气象。”
谈及“奕君”之名的由来,孩子父亲满怀温情地分享道:“这个名字是孩子在出生前,爷爷精心挑选并赋予的。爷爷深信,无论男女,都是家族之宝,他期望孩子能如名字所寓,神采奕奕、精神焕发,更希望孩子能拥有如君子般的大气胸襟与独立自主的品格。”
奇耘的母亲则希望自己女儿的性格直爽而硬朗,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她不愿女儿娇气柔弱,娇滴滴地生活在温室之中。这位妈妈欣慰地发现,如今女儿的性格也正如她所期望的,“她从小班开始打羽毛球,已经坚持三年了,从来不叫苦叫累,开始展现出了坚韧的品格。”
此外,多位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学生名单里频繁出现的生僻字成了师生间的一个小挑战。一位老师开玩笑地说:“有些家长在给孩子起名时,似乎更多地沉浸在了寓意深远与独特个性的追求中,而对于孩子们是否能轻松书写那些笔画繁复的生僻字,似乎少了些现实的考量。有些孩子能把自己名字写好,可能要到高中毕业了。”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老师姜怡宣认为,一些简单点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比如该校有个在11月份出生的新生,名字就叫章十一,简单明了。
章十一的妈妈在分享取此名字的原因时表示,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个简单好记的名字能够给孩子带来诸多便利。她笑言:“我们希望名字简单点、好记点,让人一看就能记住,以后考试时名字也能写得快一点。”
还记得昔日那些爆款的名字吗
2022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二〇二一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了当时的流行趋势。
2021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沐宸、浩宇、沐辰、茗泽、奕辰、宇泽、浩然、奕泽、宇轩、沐阳。其中“沐宸”使用人数达到2.3万,登顶榜首。
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若汐、一诺、艺涵、依诺、梓涵、苡沫、雨桐、欣怡、语桐、语汐。其中“若汐”使用人数达到1.8万,成为女性新生儿名字首选。
报告还指出,2021年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泽、梓、子、宇、沐”等。与2020年相比,“汐、芮、霖、航”等字受到青睐。
名字变化反映时代变迁
姓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从春秋时期取名讲究“五类”“六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双字并盛用“之”字,再到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辈次取名的习俗,每个时代的名字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名字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和文化内涵,家长们在给孩子取名时更加注重独特性和寓意,而非随大流选择常见名字。
网友评论:“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命名风格,从早期的‘建国’‘建军’,到后来的‘伟’‘杰’‘敏’‘静’,再到几年前的‘梓涵’‘沐宸’,直到现在的‘扶苏’‘知潼’‘邕熙’,名字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文化变迁。”
命名趋势正在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从流行的“爆款名字”到更具文化内涵和独特性的选择,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期望,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德州晚报、中国网、中工网、青岛九州体育频道、中国宁波网、金羊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