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三民”活动|市工信局局长卞成:将把1+N+X的“工赋青岛”模式陆续复制推广出去

2021-12-18 11:1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647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刘笑笑

工业互联网,正愈发成为青岛最鲜明的标签。即将过去的打造工业互联网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12月18日上午,在2021年度“三民”活动述职报告会局长访谈上,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卞成介绍,今年主要打法是围绕着1+N+X“工赋青岛”模式。今年下半年,在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青岛荣获了中国社科院授予的“工赋强国奖”,因此,青岛市将把1+N+X的“工赋青岛”模式陆续复制推广至全国。

卞成介绍,1+N+X“工赋青岛”模式中的“1”指的是工业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N”是指N个垂直行业的平台,X是指由工业互联网进行服务的园区。工业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方面,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对接了830项政务服务以及200多项行业服务。目前已经有24个部门三大类服务进行了上线,实现了尽量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精准化为企业提供服务。

卞成透露,1+N+X的“工赋青岛”模式得到了全国的认可,目前该模式已经被复制推广至芜湖、德阳,由海尔卡奥斯帮助当地搭建了“工赋芜湖”和“工赋德阳”两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下一步,青岛市将把1+N+X的“工赋青岛”模式陆续复制推广至全国。

在卞成的述职报告中提到,今年奇瑞、京东方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无不展示了青岛速度。那么,在制造业领域的项目建设方面,青岛又有哪些新进展?对此,卞成介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青岛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还得落实到一个一个的项目上。“我们主要从‘招’和‘建’两个方面进行服务,在‘招’的方面,我们认真去分析我们的产业,包括产业链,到底我们缺哪一个环节?在‘建’的方面,我们建立了招引项目的一个项目库,实现了精准招商。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个项目落地库,对项目进行全周期的跟踪服务,帮助项目能够快速落地。”

卞成说,除了京东方和奇瑞汽车项目以外,今年惠科项目、芯恩项目也已经投产,填补了省内芯片的空白。另外,富士康项目也在近期投产运转,补齐了集成电路这一领域的短板。“相信通过这一系列努力,青岛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落地。”卞成介绍,2022年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持续聚焦“工赋青岛·制造强市”和5431的产业方向,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投资、抢风口、抓服务,率先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