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胶东,合作共赢。8日下午,由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新的增长极”为主题,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国...
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写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召开之际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刘丹阳
大潮起胶东。
今年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开局之年,胶东经济圈聚焦关键领域,完善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高质量全面起势。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胶东经济圈充分发挥“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作用,抢抓RCEP战略机遇,昂起“黄河战略”的龙头,努力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助推活跃北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齐聚北京,以“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为主题,携手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会议将全方位展现胶东经济圈优势禀赋,展示区域发展新形象,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谋篇胶东经济圈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担当作为,开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握指成拳
胶东半岛一体化进程加速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胶东五市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在不断加速的联动合作中,五个兄弟城市正频频发生化学反应,不断擦出能量的“火花”。
今年1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5月,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启动。潍坊、烟台、威海、日照4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先后率党政考察团到青岛考察对接,五市市委书记“顶格会商”,共同谋划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此后,胶东五市联动频次不断提速,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要素共享、政务联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协同合作,一系列常态化、制度化成果加速落地。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体化进程开启以来,胶东五市充分展现了“基建狂魔”的超强行动力,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码”,加快加密交通骨干网路、提升港口能力、优化航空布局,不断提升五市交通设施的通达度和覆盖度,让胶东“一小时经济圈”逐渐从愿景变为现实。
11月26日,潍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与此同时,文登至莱阳高速、济青高速中线、潍烟、莱荣高铁等项目加速推进。胶东五市正在用最快的速度,编织覆盖整个区域的大交通网络,实现交通体系互联互通。
胶东五市依海而生,因港而兴,“海洋”是共同的底色。伴随着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成立,胶东五市形成了“以青岛港为枢纽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围绕各自区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线布局”的干支航线配套网络发展布局。除此之外,4F级的胶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辐射胶东五市、连接日韩、贯通全球的国际航运枢纽。
产业的兴衰,关系到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大局的成败。胶东经济圈工业门类齐全,是全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地方,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而胶东五市分别都拥有自己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各自的主导产业领域里,每个城市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如何充分调动胶东经济圈内的人才、资本、科技等资源要素,让其在市场的配置下,在五市之间加速流动,在统筹协同下实现资源的集聚和共享,是实现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围绕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发起胶东经济圈工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行动倡议,联合成立“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举办了2020胶东半岛工业设计促进季、2020工业设计专家企业行(交通装备类)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先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全域。
一体化,不仅关乎硬件设施的联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更关乎“圈内人”的民生福祉,关乎居民和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实惠与便利。除交通和产业以外,短短几个月时间,五市已在医疗、九州体育、金融、社保、人才、文旅、司法、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破壁拆墙”,高效签署了一系列破除制度壁垒的合作协议,为推动一体化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阻隔,加速了人、财、物等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扩大了公共服务半径,让圈内居民拥有“同城待遇”,“胶东人”的自我身份认知正逐步深入人心。
融入新格局
打造协调发展“胶东样板”
今年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开局之年,“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新章将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各种机遇互相叠加,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的胶东五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以来,山东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描绘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蓝图。“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必然选择,胶东经济圈必将成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局、平衡南北差距的关键破局点。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这需要我们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加快构建全链条现代流通体系、促进供给与需求高效适配,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开放是胶东五市共同的机遇。在过去,胶东五市曾是“开放”坚定的探路者和受益者,而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可以预见,随着RCEP的签署,胶东五市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这正是胶东经济圈用好规则红利和重大开放平台的绝佳机遇,有助于推动自身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内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如今,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正全面起势,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胶东经济圈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拉开城市版图,前往北京推介胶东经济圈,是在更大的坐标系上谋划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聚合资源。胶东经济圈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新的发展格局,向外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未来更多城市群的崛起打造“胶东样板”,提供“胶东经验”。
开放引领
崛起新的经济增长极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南升北降”的局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北方地区必将迎来“补课式”发展。
未来,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发展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作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好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是山东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
刚刚公布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之一,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凸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山东“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胶东经济圈实力最强,而且各个城市发展较为均衡,最有可能在不断崛起的城市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从2019年统计数据占全省比重看,胶东五市人口占31.6%,生产总值占42.2%,对外贸易占64%,利用外资占67.3%,财政收入占43.3%。在沿黄九省区中,胶东五市GDP占比超过12%,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超过33%。
胶东经济圈地处中国对日韩开放的最前沿,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汇的关键区域,也是沿黄省份和上合组织国家主要经济出海口,是山东半岛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叠加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韩自由贸易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
对胶东经济圈来说,加速推动一体化发展,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使命。
目前,胶东经济圈正深度对标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加快推动与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共同建设高效交通圈、绿色生态圈、互补产业圈、国际朋友圈和幸福生活圈。
胶东经济圈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必须发挥开放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综合实力和对山东全省、黄河流域以及整个北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内城市群、都市圈联动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外“双循环”大局。
辐射带动
中心城市龙头扬起来
胶东五市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支柱产业等方面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框架下,如何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通过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分工协作等方式,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
这是摆在青岛这个牵头城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5月,青岛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启动。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先后与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日照市委书记张惠举行座谈,“顶格会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青岛与胶东经济圈的4个兄弟城市,分别签署了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
王清宪指出,胶东五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交通设施、产业布局、市场要素、公共服务、对外形象一体化,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崛起。青岛作为牵头城市,一定发挥好自身平台作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带头多承担一体化的成本,让兄弟城市优先分享一体化的红利,把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为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为推动胶东经济圈协同联动、加快崛起,青岛市牵头建立“决策-协调-执行”机制。建立以胶东五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作为五市最高层级决策审议机构;建立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五市一体化发展协调机构;联席会议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各市推动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和各项工作专班,形成一体化发展各项任务、事项推动落实的执行机构。
今年以来,青岛市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搭平台、建生态,协同联动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四市,编制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规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要素共享、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政务联通、公共服务协同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实现城市更合理分工,凝聚区域更强大合力。
目前,五市文旅、行政审批、九州体育、科技等有关部门已牵头成立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创新创业等17个联盟,签署金融、行政服务审批、应急、法制一体化等20个合作协议。此外,五市财政、自然规划、税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文旅、体育、金融等部门建立常态互动机制,打破制度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加速自由便利流动。
交通更加通达快捷,产业逐步协同共进,开放不断深化扩展,生活愈发便利共享,环境启动共保联治……我们欣喜地看到,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资源配置等领域,高水平高质量全面起势。
作为胶东经济圈的中心城市,青岛理应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引领胶东经济圈协同联动、一体崛起,以此深化拓展与黄河流域城市经贸往来,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打造长江以北地区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今天,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在北京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全方位展现胶东经济圈优势禀赋,展示区域发展新形象,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谋篇胶东经济圈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担当作为。此次推介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提高胶东经济圈的整体感召力和影响力,开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