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大学子胶州探寻种业密码 青春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05 08:54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1866) 扫描到手机

为深化种业科技认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田畴育种•乡兴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青岛胶研种苗有限公司科创研发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与科研生产一线,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探寻种业发展路径,以青春智慧助力农业现代化。

实践伊始,团队成员在企业会议室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训。技术专家围绕“现代种业发展趋势”和“育种技术创新”,深入阐释国家种业政策与基因编辑育种等前沿知识,并重点剖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逻辑。“种业振兴,核心在创新,关键在人才。”专家在讲解中强调。队员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在互动交流中筑牢了育种知识根基。

掌握理论后,团队聚焦企业研发现状展开深度调研。队员们精心设计问卷,从产学研合作、技术应用到质量控制、新品研发乃至市场销售与规划等多维度入手,全面梳理企业发展脉络,为洞察行业实情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带着调研思考,队员们躬身育种大棚实践。他们细致观察谷子、蔬菜等作物长势,结合“质量控制”要求考察叶片病斑、株型健壮度等抗病指标,围绕“新品研发”方向记录穗粒数、分蘖能力等关键性状。技术专家蹲在田间现场指导:“选育种如同‘望闻问切’,既要观表型特征,更要究基因本源,才能真正选育出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好种子。”这令队员们将理论迅速转化为田间观察的标尺。

实践延伸至微观世界。在实验室,队员们借助显微镜观察种子胚结构,学习活力检测、纯度分析等核心技术。从调试设备到辨识发育状态,从记录数据到封装材料,每一步操作都磨炼着严谨与专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如此精妙,每一个数据都关乎种子质量与农民收成,容不得半点马虎。”队员高雅琪在操作后深有感触地说。他们尝试串联田间现象与实验室数据,为调研中发现的“抗病性难题”和“质量检测堵点”探寻科学线索。参与育种材料整理,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

走进生产车间,现代化种子加工流程令学子们印象深刻。技术人员指着高效运转的色选机讲解道:“这台设备利用光学识别技术,能精准剔除杂质与劣种,保障种子纯度达99%以上,这就是科技赋能种业的硬实力。”高效精密的加工机械,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

“此次深入胶研种苗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全景式观察种业核心环节的宝贵窗口。我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种业创新中,是新农人服务乡村振兴最有力的担当。”团队负责人刘一诺总结道。从课堂理论到企业实践,从宏观调研到微观探究,青年学子们以脚步丈量、用实干求知,在解码种业振兴密码的生动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农科青年扎根大地、强农兴邦的使命情怀。

通讯员 刘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