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
半岛时评:春节服务不能只有涨价模式
毛建国
还没到春节,但一个与春节相关的词先热了,这就是“春节服务费”。近日,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和顺丰陆续发布2020年春节期间服务公告。其中,顺丰和韵达明确会在春节期间加收服务费,以保障服务质量;圆通则表示,因受春节期间运力资源、天气等因素影响,快递时效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快递费用将有一定的调整。(1月15日澎湃新闻)
相对于过去春节期间的种种停摆,现在能够享受到正常服务,应该说是了不起的进步。对于“春节服务费”,似乎挑不出多少刺儿。万家团圆之际,你在休息,别人加班,适当增加一点收费,也能够理解。而且,如果你在单位加班,还能根据国家规定拿到加班费。推己及人,想想也就算了。事实上,无论是此前网约车还是现在快递,宣布收取“春节服务费”,基本都是波澜不惊,没有引起过大的民意反弹。
不过,回头想想,哪家没有成本压力,哪家员工不需要更多关怀?“春节服务费”会不会普遍化?这也是一个值得担心的话题。其实,舆论宽容的背后多少有些无奈。拿网约车市场来说,几乎已经形成了滴滴的垄断,而顺丰、韵达等在快递市场也呼风唤雨。换而言之,只要他们决定了,无论是否愿意,只能选择接受。而且,舆论并不是理解“春节服务费”,只是对于从业者心怀温柔。问题也正在这里,保证从业者的权益难道只剩下涨价一条路吗?这些平台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适当放点利润,体现人文情怀?进一步讲,谁又能保证“春节服务费”都进入从业者口袋?
而且,对于任何一种涨价行为,都慎言对民生无影响。而大量弱势群体,难道不需要人文关怀吗?市场上,大量企业并不存在所谓“春节服务费”,其克服自身困难,依然保持正常运营,拿出利润关爱员工。
部分行业收取“春节服务费”,或许情有可原,但春节服务不应该只有涨价模式。还是希望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尽量立足自身消化,而不是简单把成本转嫁到社会头上。而肯定甚至点赞这样的行为,是对大量坚守春节不涨价的行业和企业的不负责任。
- 海报时评丨让健康体检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护航
- 半岛公开课丨“鼠标手”纳入职业病,你中招了吗?两个黄金动作教你预防
- 问法预告丨“键盘伤人”不用怕,半岛问法律师为您破解“无形之刃”!8月5日上午9:30半岛问法热线聚焦“网络暴力与谣言”
- 山海时评丨从“青岛制造”到“青岛智造”:看中国创造的蓝色崛起
- 半岛公开课|女子肚里发现大量霉菌!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中招?一起来看
- 山海时评丨多方力量联动 守护暑期儿童健康成长
- 半岛V视|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您需要帮助,我立即出现!垂域大模型赋能智慧车站快速服务
- 半岛V视 | 在我们喜欢的航海上做得更好!美国长滩来青学习奥帆经验
- 山海时评 | “链”就山东好品牌,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青岛半岛传媒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对新媒体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