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状元”能“抢”出什么

2015-06-27 10:44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信良

  今年重庆巴蜀中学的刘楠枫夺得重庆高考文科总分“状元”,并打破该市历年文科第一名的最高分纪录。好消息传来时,刘楠枫正和同学在成都旅游,原本他可以早一点坐动车回重庆,但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于是,刘楠枫回重庆的时间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北大、清华抢状元,早已不是新闻。成为新闻的,是它们每年如何抢状元。抢了状元干什么?或许是想培养出公众 “久旱望云霓”般渴求的大师,或许是想展示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求贤若渴的姿态,又或许,只是为抢而抢,抢到状元多,政绩加分,抢到状元少,脸面难看。毫无疑问,各省“状元”肯定是一定意义上的人才。但所谓“状元”往往只是考场状元,多非事业状元。媒体早已有“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军覆没’”之类的质疑。这些考场上的优胜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他们中乏人成为大师,也不能全归于自身的因素。但是,作为国内的一流大学,理应对应试九州体育有较清醒的认识,对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有较专业的心得,不该如此过度地热衷于“状元”,乃至于“第一名的专车接送,第二名的自己走路”。如此做法,只让人看到所谓一流大学的“小”。

  倒是几家当地媒体报道中的刘楠枫,让人觉得挺“大气”。他说自己的学习时间比较长,除了午休半小时,他每天要从早上7时学习到次日凌晨1时,对取得“状元”也觉得有偶然性。如果我们国内的一流大学,也能“坦诚”面对学术与教研,凭自己的真付出真本事,家有梧桐树,何愁不引来金凤凰,还犯得着“执意”提供“专车”吗?大学之“大”,不在有多少大楼,也不靠献媚挖来几个状元,在于培养挖掘不同天分的学生的各种潜力,让他们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

相关阅读

状元 抢状元 信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