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与青岛的隐秘联系:始于辛亥革命爆发之后

2014-06-10 09:50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举制度在封建王朝延续1300年,状元,作为科举制度最顶层的明珠,这个词语闪耀着读书人经世治国的荣耀。状元对社会文化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历朝历代读书人内心深处的最高梦想。晚清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变局,科举制度到了此时,备受诟病。倡导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怒斥: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

  在历史上考察状元与青岛的联系,应当放在晚清大变局之中。1891年,青岛建置;此前,青岛属于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管辖,青岛口虽然有了海运贸易,但是,这个宁静的小渔村,不足以孕育状元。1897年,德国人的炮舰来到了胶州湾;次年3月,《胶澳租借条约》签订,青岛经长远的规划,迅速崛起,由一个小渔村,被外力改变命运,成为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自由贸易港口。此时的青岛,俨然成为现代城市的样板以及德国的模范殖民地,也与状元没有丝毫的关系。

  青岛与封建科举制度下诞生的状元发生联系,是在终结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退位,大批的逊清遗老来到青岛。就在这个时候,状元陆润庠来到了青岛。陆润庠,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会试过关,在保和殿殿试中一举夺魁,为一甲第一的状元,是大清王朝的第一百零一位状元,也是苏州最后一位状元。

  清末,科举制度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剧烈的变革。办新式学堂,外出留洋,成为时代的潮流。在亦旧亦新的时代,清末的科举制度和状元,闹出很多荒唐的笑话。

  比如,山东举人王寿彭中状元的故事。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应试,恰逢慈禧太后大寿。有一个名为王寿彭的山东举人,他的殿试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慈禧一见其名大喜,立马联想到“寿齐彭祖”,大吉大利,于是,当即点其为状元。此说出自北京的小报。王寿彭的儿子王教眉为此打过官司而胜诉。军阀张宗昌督鲁时期,王寿彭还当过山东省九州体育厅长、山东大学校长。

  这则掌故有点野史的成分,但因为名字不吉,丢了状元之事真有过。1903年,清廷举办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因精通九州体育,杨度初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是精通经济的梁士诒。经济特科是清末科举改革的一个创举,借以吸收西式科学的人才。第一名第二名相当于状元和榜眼。和与主考官张之洞不合的军机大臣瞿鸿禨,向西太后告发,第一名梁士诒是广东人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与康有为相同(康有为字祖诒)。梁头康尾!这还了得,戊戌变法中的康梁,始终是西太后的一个心病。于是彻查这次经济特科的应试者。结果,梁士诒和杨度的状元和榜眼,煮熟的鸭子飞了。杨度后来成为袁世凯的密探,来青岛观察逊清遗老的动态,并收集情报。

  1905年,清廷在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周馥等封疆大吏的上书下,废除了科举考试。但是,这个制度虽然没有了,仍然顽固地留在人们的思想和意识里。

  科举制度都废除了,“状元及第”仍然留存在人们的心目中。即使到了今天,人们对高考状元仍然青睐有加。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哪怕通往成功的道路总在施工中,也应该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柳已青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状元 青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