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瓜农
从地头到瓜摊,风险太多难控制 前一段时间本地西瓜大量上市,在街头巷尾的小
瓜贩,除了到就近的水果
批发市场进货,还可以开车到地头拉瓜。从表面账目上来看,上地头拉瓜每斤可以比到市场上批瓜便宜三四角钱。按普通瓜贩一天卖一千多元来计算,可以省下三四百元的
成本。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小瓜贩还是选择到市场进高价的西瓜。在辽阳西路洪山坡小区旁卖瓜的瓜贩王师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到平度村里去进瓜进价的确便宜,但需要自己找人摘瓜,进上5000斤瓜,光雇人就得花三四百元,从平度到青岛的油钱至少要300多块,最主要的是自己摘的瓜质量不能保证,今年路况又不好,会损失很多。”王师傅说,今年他也曾到地头拉瓜,但因为修路,拉回的瓜裂了很多,车厢里全是西瓜水,算上这块损失的话,成本跟到就近的批发市场进瓜差不多。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些散户到地头拉瓜很难拉到好的。”王师傅说,目前很多瓜农组成合作社,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种出的瓜品质比较高,但这些合作社一般都跟大的瓜商签订协议,像他们这样的散户根本进不到。
采访时,黄岛大场的种瓜户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里种了两亩地,种的都是地雷瓜。“光种子就花了300元。”李先生说,这些瓜种本来可以达到亩产一万斤,但是因为阴雨天气,西瓜授粉不好,今年的西瓜产量也就能达到往年的一半。“每亩地化肥需要1500元、地膜每亩400元、农药每亩200元。”李先生说,除此之外成熟期雇人来收西瓜,每天还得支付一定的人工费。
“往年瓜贩这个时候都直接到地头上来收了,一斤西瓜可以卖到1元钱,可是今年到现在也没有人来收!”李先生说,可是地里的西瓜却不能等,如果再不收获很有可能都烂在地里。“即使现在有人来收,按照瓜贩到地头上批发价4毛钱一斤来算,5000斤西瓜只能换回2000块钱,这样我不但不挣钱,还得倒贴。”李先生无奈地说。
出路
拼品质促销售,单打独斗真不行 与种瓜散户愁眉苦脸相比,位于平度明村的青岛大黄埠西瓜专业合作社的种瓜户悠闲自在多了。“我们的瓜还没熟就卖完了!”据合作社技术员吴仁杰介绍,目前合作社有种瓜户200多户。
吴仁杰告诉记者,2007年11月他们就成立了合作社,此后种瓜户所卖的西瓜都是统一包装,统一接受订单,而早在今年5月份,西瓜尚未成熟的时候,客户已经前来签了订单,作为会员根本就不存在卖不出去的忧虑。
吴仁杰说,一些地方散户出现滞销,甚至西瓜烂在地头上都没人要,究其原因,一是本身质量问题,二是销售渠道不行。“同样一种西瓜,散户自己种,会存在很多技术管理上的问题,从而最终导致瓜的品质不行!”吴仁杰说,通过合作社,瓜农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技术人员甚至农科院专家的指导。
“品质有保证了,价格上我们也可以变为主动,瓜农挣的钱也多!”吴仁杰说,6月初曾经来了一批客户,当听到这边的西瓜卖到了1.4元一斤,而河北的西瓜才1.3元一斤,他们纷纷跑到河北那边进瓜,可是到了之后,却发现西瓜的质量不行,后来又全部返回订了这边的西瓜。
“在保证了自身品质的前提下,还要有好的销售渠道!”吴仁杰说,合作社也很注重开拓市场,比如每年参加全国各地农交会,每年举办西瓜节,通过媒体来扩大影响力。采访时吴仁杰也表示,不管是西瓜也好,还是其他农产品,都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在眼下农民只有抱团“取暖”,共同打造名牌效应,才能让农产品的销售从被动变为主动,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文/图 实习生 顾洪华 曲益静 李延泽 记者 景毅 鲍福玉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