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丨全国首个!春雨中心“永续的蜗牛村”签约启动,为心智障碍群体筑就“慢慢变老”的温暖家园

2025-08-25 22:25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604) 扫描到手机

“他们像蜗牛一样,或许步伐缓慢,却始终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坚定向前。”在市北区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主任崔永兰口中的“蜗牛”,指的是心智障碍群体。由于智力或精神层面的差异,他们适应社会、学习技能的节奏往往慢于常人,却同样渴望被尊重、被接纳,拥有安稳的生活与未来。8月25日上午10点,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与青岛环境艺术设计协会的5名有爱心的设计师在春雨中心共同举行“永续的蜗牛村”项目签约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国首个专为智力障碍群体打造的集助残、养老、居住于一体的公益项目正式落地推进,为这群“蜗牛”们搭建起一个能“一起生活、一起慢慢变老”的温暖港湾。

签约仪式现场,春雨中心主任崔永兰与青岛环境艺术设计协会的5名设计师共同在签约书上落笔。在此之前,设计师团队先走进春雨中心工作车间,近距离感受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与成长。车间里,被大家亲切称为“孩子”的心智障碍者们正专注地忙碌着,有的为包装袋穿绳,有的组装工艺品,见到崔永兰走来,他们纷纷笑着喊出“崔妈妈”,眼中满是依赖与爱意。这些“孩子”里,年纪最大的已年过四十,却仍保留着纯粹的童真。在崔永兰的鼓励下,他们主动向设计师介绍自己的工作,有人还即兴弹奏钢琴,灵动的旋律与真挚的笑容,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位设计师。

崔永兰与辛娜在签约书上签字

“10年了,我们帮二百多‘孩子’走出了家门,但家长的担忧,始终揪着我的心。” 崔永兰向记者讲述“蜗牛村”的缘起时,声音里满是感慨。2014 年春雨中心成立后,通过“量身定岗”模式,为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者设置了穿绳组、包装组、洗车组等岗位,让他们靠双手实现价值。可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迈的家长找到她,说出的话令人心疼:“我年纪大了,就怕走后孩子没人管,真希望他能走在我前面,哪怕就一天。”这些话让崔永兰彻夜难眠,也让她萌生了筹建“蜗牛村”的想法——打造一个能让心智障碍群体长期生活、工作、养老的专属空间,让他们在父母离去后,依然能有“家”可依。

“永续的蜗牛村”筹备小组成员

从想法到寻找到合适的场地,崔永兰走了很多年。2021 年,她偶然发现莱西市姜山镇绕岭村一处闲置办公大楼,满心欢喜地规划“蜗牛村”的蓝图,却因种种困难进展缓慢。直到今年,文康律师事务所魏巍律师主动牵线,青岛环境艺术设计协会的5名设计师当即决定组成专项团队,免费为“蜗牛村”的建设提供方案设计、施工指导等全流程服务,这让搁置数年的梦想,终于迎来了“加速键”。

辛娜和崔永兰

“‘永续’二字不是口号,是我们要给这个群体的长久承诺。”青岛环境艺术设计协会理事辛娜详解项目核心时,道出了“永续”的两层深意。一是建筑的永续,这座拥有30余年历史的老建筑,将被重新赋予“服务特殊群体”的新使命,设计团队会兼顾现代生活需求与心智障碍者的感知、行动特点,让老建筑“焕发新生”;二是公益的永续,目前大龄心智障碍群体的安置与养老在国内仍属空白,“蜗牛村”希望成为一个起点,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这个群体,让帮扶事业长久延续。

“蜗牛村”老楼现在

为了让“蜗牛村”真正适配心智障碍群体的需求,设计团队下足了功夫。没有成熟的设计体系参考,他们就翻阅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以ASPECTSS™设计框架为基础,量身规划公共活动区、康复训练室等空间;为了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同时让“孩子”们能参与环保,项目对标“绿建二级”标准。收集废水转化为中水冲厕、利用风能太阳能保障热水与恒温,让“孩子”们能力所能及地为家园出力。“未来我们还会不断融入国际先进设计理念,让这里成为他们真正的幸福家园。”辛娜对记者说。

签约前的交流

除了硬件的用心,“蜗牛村”的“永续”还离不开法律护航。文康律师事务所魏巍律师介绍,律所将从两方面提供支持:一方面协助春雨中心完善运营合规流程,明确资金使用、服务标准等关键环节,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公益普法,向家长、照护者及心智障碍群体普及监护责任、类信托财产管理等知识,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筑牢 “防护墙”。

“不催速度,只陪他们慢慢走;不缺温度,只给他们稳稳的家。” 崔永兰看着春雨中心里忙碌的“孩子”,眼中满是期待。目前,“蜗牛村”的设计方案已进入细化阶段,即将启动施工。不久的将来,莱西市姜山镇绕岭村的那座老楼,将变成全国首个心智障碍群体的“永续家园”——在这里,“蜗牛”们不用再担心“没人管”,可以在爱与尊重中,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安稳未来。

(半岛全媒体记者  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