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2025年第一批政务服务基层典型案例
8月21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基层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晓倩介绍,今年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盯企业群众需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融入省“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政务服务品牌体系,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服务优化。聚力“高效”和“办成”,强化市区一体、协同联动,推动政务服务供给和需求有效衔接,先后争取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改革试点10余项,推出市区两级改革事项任务清单,相关改革创新已取得初步成效。会上,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政务服务基层典型案例。
以改革思维助力“企事有解”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以改革的思维破解企业经营发展难题。
在市场准入方面,完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改革。改革之前,首先需要把个体工商户注销,成立日期、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都要变,所有的证照和资质手续都要重新办,后续还要跑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办理业务。改革之后,经系统互联和“数据代跑”,申请人只需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上提出转型申请,即可“直接变更、一次办好”。扎实推进经营主体登记注册代理服务管理改革试点,上线动态实名管理系统,规范代理服务行为。
在陪伴成长方面,健全企业诉求精准响应机制,会同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青益企”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一线联企助力”行动,线上线下参与企业、商协会、个体工商户等4000余家。依托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招标投标、统一战线等主题开展政企交流活动40余场次,回应关切、解决诉求。
在降低成本方面,优化升级“青e见”数字评标系统,近3700个项目实现“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通过信用减免保证金,全面推广电子保函应用,今年上半年释放流动资金近27亿元,现金替代率超过90%。
紧盯企业需求拓展“增值服务”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普惠型基础服务向定制化、个性化增值服务转变。
聚焦企业个性化需求,推广“定制服务”模式。持续放大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平台效应,为企业提供疑难问题定制化服务方案260余个。在此基础上,探索“兜底服务”模式,盘活各层面涉企服务资源,组建营商企服“金牌团队”,常态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问题解决的兜底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在办事过程中“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
着眼项目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服务“金牌团队”作用。为省市县重点建设类项目定制审批服务清单,梳理服务路径,协调解决难点堵点600余个,有力推动浮山湾总部基地、国信冰雪运动馆等项目开工建设。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办成”
政府的“高效”和企业群众的“办成”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
在咨询端,打造“青易问·云客服”,构建“AI客服主答+人工专员兜底”的服务新模式。上线后,咨询应答从8小时升级为24小时在线,响应效率提升90%。
在办理端,探索DeepSeek大模型在事项查询、办理申请、审核反馈等各环节应用,推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等13个“边聊边办”场景,实时理解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实现表单“智能预填”、材料“智能预审”,让企业群众“聊着天办成事”。
在服务端,优化线上办事渠道,规范“一件事”线上运行,按企业和个人不同阶段,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专区,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
2025年第一批政务服务基层典型案例
市南区以优质政务服务赋能楼宇经济发展。通过汇聚市-区-街三级服务资源,整合政府、社会等多方服务力量,建立“政务服务+”联盟,不断创新楼宇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楼宇服务能级。
市北区打造特色街区政务服务示范点。选取登州路啤酒街等特色街区,嵌入式打造“街区政务服务示范点”,为新入驻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从选址落户、登记注册、经营许可到发展壮大的全方位、全周期服务。
李沧区打造区街一体的数智化政务服务综合体。通过一体化、数智化手段,整合李沧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统一人员管理、数据治理、效能量化,向基层延伸数智化管理模式。
崂山区应用大模型技术创新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场景。打造立体化、沉浸式、交互式的VR全景办事大厅,延伸“网上办”“指尖办”触角,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引导”。
青岛西海岸新区依托社会合作网点升级政务服务“就近办”。通过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园区、楼宇、商超、银邮等企业群众密集场所设置便民服务点,配套商事改革、营商环境小站、政务服务“视频办”等便民利企举措,拓展西海岸新区“一站式、零距离、高效率”的政务服务圈。
城阳区“云帮办”助力企业群众线上办事更高效。依托政务服务一件事“城事通”智办平台,推出“视频+语音”云帮办服务,集成掌上预约取号、连线视频交流、实时共享屏幕、材料云端预审等核心功能,实现业务办理“远程预约-实时指导-在线修正-即时受理-服务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
即墨区特色服务助推绿色能源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即墨区行政审批服务系统骨干力量,为绿色能源新兴产业项目配备服务专员,绘制定制化服务清单,提供靠前主动、全程跟踪和“吹哨报到”服务。
胶州市打造“1530”政务服务圈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扩能提质。通过统一场所建设标准、规范管理运行、优化政务服务,完成域内12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路程缩短至主城区15分钟、乡镇30分钟以内。
平度市探索租赁土地快速审批服务模式。印发《租赁土地办理工业项目审批手续的实施办法(试行)》,允许企业凭租赁合同办理工程审批手续,盘活闲置工业、仓储用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源,破解土地指标紧缺制约。
莱西市打造游戏游艺产业“一机一码”审管联动新模式。通过强化数据赋能、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审管互动,有效提升游戏游艺设备审批质效,实现许可审批、市场管理、执法监督全链条无缝衔接、高效协同。
青岛自贸片区推行经营主体登记注册代理服务规范化改革。通过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智慧监管、事后联合惩戒”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形成政府有效监管、行业规范发展、企业切实受益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青岛高新区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精准惠企便民。依托青岛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探索集成化政务服务模式,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实现政务服务由“分散”向“集成”的升级。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实习生 王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