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警事丨从校园到街巷,青春在警营绽放!“新丁”焦雨琛从学警到民警的成长之路

2025-08-20 15:40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2741) 扫描到手机

当蓬勃的青春撞上庄严的警营,便激荡出别样的光彩。年轻民警如同新鲜的血液,为公安工作注入活力与创新,他们带着初生牛犊的冲劲,也怀揣着对职业的赤诚。在市北公安分局宁夏路派出所,学警焦雨琛用一年的时光,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而这份成长的背后,是警营里“传帮带”的温暖传承。

上警校的焦雨琛

从实验室到街头:英雄梦照进烟火气

在警校的实验室里,焦雨琛曾无数次在模拟现场中推演案情。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学习,让他对警察职业的想象停留在大案告破的高光时刻,以为勋章必然伴随着硝烟与掌声。那时的他坚信,每一次精准的技术分析,都是搭建通往英雄梦的阶梯。

工作中的焦雨琛

2024年8月5日,从警校毕业的焦雨琛被分配到宁夏路派出所,成为一名“110”民警,老民警何善友便是他的师傅。初次见面时,何善友寥寥的几句寒暄,曾让焦雨琛暗自忐忑。但很快,焦雨琛便在工作中感受到师傅扎实的实战经验。何善友总会将处警细节拆解成清晰的步骤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面对他初入岗位时的浮躁与慌乱,何善友反复叮嘱:“出现场前先要吃透警情,制定好各种处置方案,理清思路才能高效处警。”

2025年1月的一个深夜,辖区里发生的一次家庭纠纷警情,成为焦雨琛职业生涯中刻骨铭心的一课。报警女子哭诉遭丈夫殴打,担心对方做出过激行为。抵达现场时,楼上激烈的争吵声刺入耳膜,焦雨琛想冲上楼敲门,却被何善友一把拉住。“处理现场必须保持警惕!”何善友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表明身份要求开门时,何善友特意后退半步,做好了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的戒备姿态。

警校中的焦雨琛

门开的瞬间,女子哭着冲出屋,指着屋内嘶吼:“他要杀我!” 焦雨琛这才看到,屋内男子身旁赫然摆着一把菜刀。本能的反应,焦雨琛做出了上前冲夺刀的动作。千钧一发之际,何善友按住了焦雨琛的肩膀,自己则上前一步温和劝说:“小伙子,有啥事儿慢慢说,别吓着家人。”同时拽了拽焦雨琛的衣角,用眼神示意斜前方,焦雨琛立刻会意,顺势向男子侧后方移动。何善友则与男子沟通,安抚激动情绪,待站位就绪后,师徒二人一举将男子制服,同时把菜刀踢出门外,一场危机成功解除。

回到警车后,焦雨琛手心的汗还没干透:“若当时贸然行动,后果不堪设想。”何善友拍了拍焦雨琛的肩膀:“咱们这身警服,是群众的‘护身符’,也得成为咱们自己的‘防护盾’——护住了自己,才能更长久地护着百姓。”这一刻,焦雨琛眼中的英雄梦,开始染上烟火气——原来守护平安,从冷静处置好每一件“小事”开始。

从依赖到独立:警营里的“放手”是更深的托举

在何善友眼中,带徒弟不仅要“手把手”教,更要适时“放手”让其历练。这位看似严肃的师傅,实则像贴心兄长,从邻里矛盾调解的话术技巧,到复杂案件处置的轻重缓急,从纠正工作中的冒失举动,到分享从警多年的心得感悟,他的言传身教如春雨般浸润着焦雨琛的成长。

安全检查

2025年4月16日晚9点,一起女子报警称被人监视骚扰的警情,成了检验焦雨琛成长的试金石。抵达现场后,焦雨琛先一步走到报案人面前,还未开口,女子便情绪失控地咆哮起来。何善友下意识想上前帮忙,却看到焦雨琛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他耐着性子任凭女子发泄,眼神专注而温和,时不时轻声说上一两句安抚的话。一旁的何善友悄悄点了点头,选择站在一旁默默观察。

师傅何善友给焦雨琛换上正式警号

“你遇到什么麻烦慢慢说,我们能帮一定尽力。”等到女子情绪稍缓,焦雨琛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量。冷静下来的女子道出缘由:她近期工作与感情双双受挫,总感觉被前男友派人监视,甚至不敢回家。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师徒俩跟着来到其住所,焦雨琛拿着手电筒,仔细排查了门窗缝隙、窗帘后、床底,甚至检查了空调外机,边查边说:“你看,这里没有异常,要是还不放心,我们帮你联系社区物业多留意。”看着焦雨琛认真的样子,女子才不好意思地坦言,是情绪压抑导致的错觉。她红着眼眶向焦雨琛道歉,不住称赞他的认真负责。

回程的路上,何善友拍了拍小焦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可以出师了。”这句简单的肯定,是对焦雨琛最大的认可。他明白,师傅的“放手”并非放任,而是带着信任的托举,让他在实战中学会独立面对风雨。

从青涩到笃定:平凡岗位上的专业闪光

为了让焦雨琛全面熟悉派出所工作,在所里的安排下,他在“110”出警之余,开始接触治安内勤工作,并参与现场勘查、抓捕、审讯等案件侦办。整理案卷时,他像在给案件“拼图”,将散落的证据碎片一一归位;参与现场勘查,他运用警校学到的刑侦技术,寻找关键线索。每一个环节,都让他对“平凡”有了新的理解——平凡的岗位,恰恰是专业发光的舞台。

处理警情的师徒

2025年3月的一次跨省抓捕行动,让小焦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3月18日,根据前期工作,锁定了一名嫌疑人的位置。焦雨琛与分局其他三名同事组成抓捕小组,前往外省,准备对嫌疑人进行抓捕。因该案件涉及多名嫌疑人,各抓捕小组在约定的时间内同时收网。对于第一次参与大规模行动的焦雨琛来说,内心既激动又紧张,脑海里闪过无数次英勇抓捕的画面,随时想第一个冲出去。带队的刘世卿队长看到他的状态后,拍着焦雨琛的肩膀说:“小焦,第一次参加这种行动难免紧张,抓捕嫌疑人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要讲究智取,同志之间要形成默契。”

工作的焦雨琛

抵达嫌疑人所在地后,按照制定的抓捕计划,他们兵分几路,两名组员在楼层监视,刘世卿队长带着焦雨琛在两个出口蹲守。从清晨到午后,焦雨琛的腿都站麻了,就在他揉腿的功夫,近八个小时的蹲守,让抓捕队员略显疲惫。突然,嫌疑人出现在焦雨琛视线里,正朝着小区大门口走去。焦雨琛的心跳瞬间加速,但刘世卿队长的叮嘱如警钟在耳边响起。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悄悄跟上前,拍下照片发给同事:“嫌疑人前往停车场,可能要离开。”

就在嫌疑人解锁汽车,焦雨琛准备上前的瞬间,刘世卿队长突然出现拉住他,示意稳住。随后,刘世卿队长佯装路人上前问路,拖延时间,直到其他两位同事赶来,将嫌疑人顺利抓获。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慌乱。焦雨琛看着前辈们从容不迫的样子,更加明白:警察的勇敢,不是孤勇,而是团队协作中的沉着与担当。

今年8月5日,焦雨琛顺利度过试用期,从学警正式成为一名民警。回望这一年,他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控”,变成了能处理家长里短的“多面手”;从遇事慌乱的新兵,长成了沉着冷静的民警。在这一年里,焦雨琛对警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定义:“原来警察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是在日常里的坚守。守护好群众的每一天,就是对这个职业最好的诠释。”

如今的焦雨琛,依然记得师傅何善友教他的每一个细节,记得刘世卿队长在抓捕时的沉着,记得同事们在案件侦办中的默契。对于自己在警队的未来,他信心满满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把侦查技术和派出所工作更紧密地结合,在警队这条路上稳稳地走下去。”

(半岛全媒体记者  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