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丨“青岛马东锡”的烟火江湖——“日漂”18年回青,他将米其林味道融入烧鸟点亮城市烟火

2025-08-13 15:3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8801) 扫描到手机

“马东锡!”烧烤架前的胡小龙抬起头,憨厚地笑了笑。近日,在位于云霄路的但是·炭烧酒肆,记者见到了这位因酷似韩国影星而被青岛食客熟知的餐饮人。米其林酒店经验、日本品酒师协会永久资格等硬核证书背后,是他深耕餐饮的态度。日本求学、学习技艺、开店18年,看到青岛建设东方影都的新闻而深深感到家乡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毅然选择回青。在两次创业之后,胡小龙担任起但是·炭烧酒肆的主厨,他希望将米其林味道融入到烧鸟,点亮城市烟火。


米其林厨师的烟火归乡路

2000年,胡小龙赶赴日本留学,专业是经济情报学,他选择半工半读,在餐饮店打工,但出于对美食的强烈热爱,他毕业后拜师学习留在了厨房,开始了真正的西餐“修行”,这也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扎实起点。

刀工、火候、酱汁的微妙平衡——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为胡小龙奠定了深厚的根基。凭借天赋与苦功,他迅速崭露头角,并与米其林厨师团队一起合作,此后在日本开办了自己的料理店。

“2018年,我在日本电视新闻中看到‘青岛东方影都开业’的画面,这如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得知家乡正对标好莱坞打造影视高地,胡小龙感觉青岛将开拓更加国际化的市场,大有可为,他决定用18年所学回馈故土,“以我的经验和资历,在青岛应聘主厨的话,月薪差不多2.5万到3万元。不过,回来之后,我还是选择先创业。”

然而创业远不如他想象中那么容易,回青岛后,胡小龙先后经历了两次合作创业,皆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此后,胡小龙又接触到如今的老板,两人在对待美食方面精神高度契合。最终,他选择了“烧鸟”这种形式,“它极具烟火气、接地气。深夜里几串烤物、几杯酒,能暖透食客的心。”胡小龙要将日本学到的精细调味与食材处理哲学融入其中,让烧鸟既具“国际范”,又接“家乡地气”。

“我用烤串暖人心”

暖黄灯光笼罩着开放式烤台,食客眼见烟火升腾,心情也随之放松。每一串烧鸟,都力求成为青岛夜生活的独特“记忆点”。面对“有米其林经验却做平民烧鸟”的疑问,胡小龙总是笑笑:“美食不分高低,烧鸟是把‘平凡食材做精彩’的艺术。”

当被问及与马东锡的“撞型”,他幽默回应:“大家说我像他,大概是身材和那股‘为生活添劲’的劲儿吧——他用拳头护正义,我用烤串暖人心,厨房才是我的江湖。”

在食材的选择上,烧鸟主要以鸡肉为主,胡小龙也给大家支招。比如,鸡肉的肉质需呈现带光泽的红色,但不能过红——像有些跑山鸡,肉质过硬过紧,烤后会难以咀嚼,而粉红色的肉质则更为适宜。再比如鸡内脏尤其是鸡肝、鸡心,必须是鲜红色的,暗红色的往往是存放时间过长或受光氧化导致,不仅口感会失去绵密或Q弹的特质,也会丧失本身的甜味。而蔬菜则要选新鲜饱满的,坚决不用发蔫的。更关键的是,鸡肝、鸡心这类食材在店里都是烤至七分熟,这对新鲜度的要求极高,只有足够新鲜的鸡肝,在七分熟或五分熟时才能呈现出自然的甜味,鸡心也能保持鲜嫩Q弹的口感。

串香在夜色中弥漫,这香气里,有游子归乡的赤诚,更有本土餐饮人拥抱国际视野、烤制本土未来的热望。如今,胡小龙担任主厨的烧鸟店已成为青岛烟火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串联起无数食客的欢聚与故事。炉火正旺,他知道厨房的江湖路远,家乡的夜色正长,他将继续紧握手中的烤串,在青岛的烟火人间里,烤出更多直抵人心的温暖与希望。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实习生 刘海星 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