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社庆逢诗会,千年雅韵少年传,省内近600名学子齐聚青岛竞逐“诗王”,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彩
8月9日,恰逢半岛都市报26周年社庆日,一场诗意盎然的文化盛会——“诗韵少年·山东诗词大会暨诗王争霸赛”在青岛艺术学校实验剧场如期绽放,近600名来自山东多个地市的学子齐聚一堂。“半岛廿六,诗意同庆”,半岛通过全新的赛制设计,互动感极强的诗词竞答,妙趣横生的诗词研学,为山东的学子们精心打造了文化盛宴,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千年诗词在盛夏绽放出全新活力。
创新赛制
紧张刺激看得观众手心冒汗,寓教于乐增长诗词能力
本届诗词大会自启动以来便点燃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参与热情。青岛市诗词大会,有近百所学校的7万余名学子参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2000余名“诗词小达人”站上线下市决选舞台。8月9日当天,市决选中的佼佼者代表青岛参赛,角逐“诗王”称号。层层递进的选拔机制,既扩大了参与覆盖面,又保证了赛事的专业性。
山东诗词大会当天,全省近600名学子齐聚线下巅峰对决。今年的赛制和形式全面升级,赛前主办方精心准备了各个环节的诗词题库供选手练习。8月9日现场的PAD答题竞技十分“硬核”,“积分赛+淘汰赛+复活赛+诗王对决”多层关卡,“锋芒初试”“稳中求胜”“飞花接力”“分组对抗”“家长助力”等环节更是轮番登场,让比赛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再上新台阶。
尤其是最后初中高组的“诗王争霸”环节,各组前20%的选手展开毫秒级对决,指尖触碰平板的瞬间便可能改写结局。前一秒稳居榜首的选手,或许会因一道七言绝句题的迟疑半秒被反超。最后各组前十名的选手角逐“诗王”称号,台下学生和家长屏息凝神,台上小选手眉头微蹙,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的题目,整个赛场都被这紧张又有趣的氛围笼罩着。各组别冠军(诗王)获500元奖学金,亚军300元、季军200元,所有参赛学生均能收获原创文创奖牌与证书。“争夺‘诗王’的选手太厉害了,一轮又一轮地进行加赛,才最终产生了前三名,看得我手心都冒汗了。”感受了现场氛围的李女士说。
社庆同辉
诗词与社庆撞个满怀,活动含“半岛”量十足
8月9日,既是诗词大会的巅峰对决日,更是半岛都市报26周年社庆日。“半岛廿六,诗意同庆”的主题贯穿全场,让这场文化盛会更添纪念意义。现场装饰处处可见社庆元素,气球、彩带与诗词展板相映成趣,仿佛在为半岛都市报献上一场诗意的生日派对。《诗韵少年特刊》同步发布,将选手风采、诗词感悟与报社26年的文化坚守融为一体,作为半岛送给学生们的礼物人手一份,成为独特的社庆纪念。
除此之外,所有参加山东诗词大会的家庭,都受邀参加8月10日在唐岛湾中国院子举办的“诗词游园会”。游园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表达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为赛事注入了更多沉浸式、趣味性与人文气息的活力,让诗词的魅力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把社庆和诗词大会结合,既热闹又有文化味。” 现场一位家长感慨道。这种创新的融合,让庆典不再是简单的庆祝,更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社庆与诗词相遇,难得的机会也让小选手们十分珍惜。青岛宁安路小学四年级安俊豪,虽然左脚不小心受了伤,还是拄拐坚持来参加了大赛。“既然参加了这个比赛,就想着一路坚持下来,拿出自己最好的竞技状态。”他很期待与诗词高手过招,在竞争中成长。
诗词新趣
古院闯关遇 “诗仙”,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为本次山东诗词大会的亮点环节,10日的“诗词游‘院’会”在古色古香的中国院子精彩上演。孩子们身着汉服化身“小诗侠”,在各个环节穿越回廊亭台,用平板和手机答题闯关;扫码互动时,原创的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的AI虚拟形象便会“现身”,开启跨越时空的诗词对话。“星光照片”环节里,孩子们的游园照片被打印出来贴在报纸封面上,成为独特的纪念礼物。“诗韵星光走秀”舞台上,身着汉服的小选手们伴着古典乐音款款走来,与深情朗诵相映成趣。科技感十足的手机打卡让孩子们体验了科技的魅力。当天活动还邀请到青岛鸿狮堂龙狮团的师傅们为孩子们表演舞狮和喷火等绝活。
一场看似简单的诗词活动,变成了一场融合竞技答题、诗词研学的文化嘉年华。李沧区文正小学周正赫在闯关后拿到实践证书时开心地说:“在古院子里和‘诗人’对话,比课堂学习有趣多了!”从徽派院落、晋派古宅到苏派的曲廊、闽派建筑,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也让小诗仙们对诗词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刚刚斩获银奖的何嘉瑞来自青实双语学校,他的脸上还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拿到银奖的时候特别开心,感觉之前的积累都有了回报。”何嘉瑞表示,这些诗词如同鲜活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让他对“诗词的魅力”有了更真切地体会。
记者手记:科技为文化传承插上翅膀
从学校比赛到省内对抗,舞台越来越大,诗词的魅力不断提升,背后是半岛主办方的精心设计。让古诗词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是比赛获得众多家庭青睐的原因。“诗韵少年”诗词大会的核心创新,在于用现代化手段激活传统文化。将枯燥的诗词背诵融入线上闯关答题,寓教于乐。精心设计的题库融入齐鲁元素,让诗词答题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原创文创礼品到精彩的赛制设置,每一次的闯关都是记录下成长的时刻。
诗词大会虚拟出了6位诗人AI形象,在扫码互动答题时,诗人们的虚拟形象跃然屏上,用生动的对话解读诗词背后的故事。人工智能的运用,让“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从虚拟的李白人物口中吟出,更显生动。平板答题的高效便捷、AI互动的趣味盎然,让诗词学习从“被动记诵”变成“主动探索”。“选手们的诗词储备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担当评委的青大附中老师王婷深有感触,这样的比赛真正点燃了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热爱。超银中学崔振霞老师也点赞赛事设计:“环节紧凑又充满互动性,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文化传承就在这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鲜活有趣的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青岛白珊学校的克拉特乔那斯,是这场文化盛宴的特别见证者,他斩获了铜奖和团体赛冠军。他的父亲是德国人,2013年来到青岛工作,非常支持孩子学习古诗词,了解中华文化。“青岛是我见过最美丽的中国城市,我非常支持孩子学习中华古诗词,参加活动是一次非常好的中华文化体验。”父亲Gunnar说。
从7万学子的广泛参与,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从社庆与赛事的创意联动,到外国少年的热情加入,山东诗词大会用创新证明:传统文化从未过时,当它遇上现代科技与青春活力,便会续写更动人的诗意篇章。
【冠军“诗王”分享】
低年级组
泰安市仓库路学校马冉高旭:
300首经典浸润童年
泰安市仓库路学校二年级二班8岁半女生马冉高旭凭借扎实的诗词功底与深刻理解,勇夺低年级组冠军,摘得“诗王”称号。她有着雷打不动的每日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吃过晚饭后,她总会准时捧起诗集,在半小时的诵读中与千年前的文字相遇。马冉高旭的妈妈说,孩子对诗词的热爱早已融入日常。每日半小时的诵读,300首诗词的积累,在孩子的童年里,诗词不是任务,而是悄然生长的文化印记。
中年级组
青岛海信学校窦杨子:
心中有目标就不紧张
中年级组“诗王”称号被窦杨子摘得。他在青岛海信学校就读,已经是诗词大会的老粉,去年就参加了大赛并获奖。他告诉记者,这次是奔着前三的目标而来,最终获得“诗王”让他非常激动。“台上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但是心中有目标也就不紧张了。”窦杨子说,在他还小的时候,姥姥就带他读诗词、讲诗词,帮他建立起了兴趣。窦杨子妈妈说,孩子自主能力比较强,平时特别喜欢看书,涉猎的类型很多,只要平时没有事情,就埋头在阅读当中。
高年级组
市北区实验初级中学小学部王妙冉
读懂诗词里的万千心意
王妙冉在本次山东省诗词大会上斩获了高年级组的“诗王”称号,而她与诗词的缘分从童年就已注定。“小时候跟爸妈出去玩,看到什么景色,就会问联想到什么诗句。”她说,正是家人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让诗词成了生活里的一部分。她特别感谢半岛都市报为像她这样热爱诗词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比赛交流的展示平台,“和其他选手交流时,每个人对诗句的理解都不一样,像在互相‘取经’。”王妙冉笑言,诗词不仅是知识,更像一场“美的修行”。
胶州市向阳小学陈俊宇
在诗词的世界里积累与成长
当被问及如何学习诗词时,陈俊宇坦言,技巧在于“多看看书,多练练”。他从小就在妈妈的引导下早早接触诗词,背诵了大量作品,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才得以在比赛中斩获冠军。陈俊宇表示自己喜欢的诗词有很多,杜甫、李清照等诗人的作品都让他十分感动。这份感动不仅源于诗词内容带来的感同身受,更来自对诗人创作背景的了解,知晓他们创作背后的不易后,更能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情与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魏海洋 刘金震 金鑫 王鹏 刘恺琦 孟达 吴璟)
- 诗王争霸将启幕,诗词盛典续风雅,山东诗词大会暨诗王争霸赛8月9日开赛,中国院子诗词盛典8月10日启幕
- 10余年花了600多万!女子信“神婆”能改命,致家庭濒临破产
- 加沙近600人领食物时被打死,超4000人受伤,以媒:以军被告知可以向巴勒斯坦人群开火
- 青岛故事|600岁的土陶“会呼吸”,平度这个村让指尖上的“非遗”活起来
- 青岛故事|平度何家楼陶艺:600岁的土陶会“呼吸”,让非遗传下去、活起来
- 青岛故事|即墨90后村书记“功夫”出圈,单条视频播放量过600万
- 洛杉矶警察局称已逮捕至少50人,使用600多发非致命弹药
- 古韵传新梦,诗情赋锦章——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2025年“诗韵少年”诗词大会吟诵诗情雅韵
- 青岛故事|5年调解600余起纠纷!退休“老骥”不停歇,调解后很多当事人成朋友
- 青岛故事|5年调解600余起纠纷!退休“老骥”不停歇,“银发力量”调出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