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越山海青春行 鲁喀同心结硕果——青岛理工大学鲁喀专项支教活动圆满落幕
七月盛夏,青岛理工大学“爱越山海·青春领航”鲁喀专项实践队跨越4000公里,奔赴新疆喀什英吉沙县实验小学,开展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来自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10名师生,以青春力量践行“文化润疆”使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破冰互动融真情,欢声笑语架心桥。7月23日的开班仪式上,初见的羞涩在欢声笑语中迅速消融。志愿者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自我介绍和青岛城市宣传片,向孩子们展现滨海之城的魅力。破冰游戏中,“扫雷大战”激发团队协作,“击鼓传花”环节维吾尔族学生麦迪努尔高歌家乡民谣,赢得满堂喝彩。三年级学生阿卜杜拉在日记中写道:“山东的老师像哥哥姐姐一样好,我想把最喜欢的英吉沙小刀图案画给他们。”质朴的文字,成为两地心灵相通的温暖见证。
文化润疆谱新篇,多元交融润童心。实践队以“文化搭桥连山海”为主线,创新融合齐鲁文化与新疆本土风情。在“齐鲁文化课堂”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拓印体验让孩子们触摸山东非遗的温度;新疆学生则热情分享古尔邦节习俗、英吉沙小刀纹饰传奇,让志愿者沉醉于多元文化的瑰丽。“华夏文明课”则通过故宫脊兽与长城故事,在孩童心中筑牢文化认同根基。
云端连线活动中,英吉沙县实验小学与枣庄新纪元小学学生隔空对话:喀什少年展示沙漠绘画,山东学子分享微山湖荷花标本;两地童声齐诵《我爱你,中国》,情感随书信沿丝路传递,绘就鲁喀少年情谊长卷。
特色课堂启心智,兴趣引领促成长。除基础课程外,实践队打造10门跨学科特色课程,以“玩中学,趣中悟”点燃探索热情。“十米长卷民族情”艺术课上,稚嫩画笔共绘山河;趣味剪纸课拼出完整中国地图;音乐课堂中,《我和我的祖国》与维吾尔民歌曲调交织共鸣。孩子们闪亮的眼眸和课间追问“明天上什么课”的急切,成为课程魅力的生动注脚。这些课堂如春风化雨,让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意识悄然生根。
联欢展演颂情谊,同心共筑团结情。8月4日的结业联欢会上,支教成果绽放华彩。开场合唱《相亲相爱》铺展“黄海浪涌至天山雪冠”的千里画卷;维吾尔族学生带来的民族舞蹈《新疆山水美》尽显地域风情;班级合唱《唯一》咏唱“临时小家”的温馨点滴。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师生同声高歌,五星红旗舞动如潮。终曲《明天会更好》的悠扬旋律,寄托着对未来的共同期许。
十四天的支教征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情培育。青岛理工大学学子以智慧与热情,让齐鲁文化在边疆校园生根发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少年心田绚烂绽放,为“文化润疆”写下充满青春活力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