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35年奔波80万公里,添了30多位“亲人”

2025-08-04 20:36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3008) 扫描到手机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假日还是平时,在莱西市沽河街道的大街小巷上,一个身影总是风雨无阻地奔波在投递邮件的路上。作为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邮政所一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董绍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总行驶里程超过8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20圈。在他的奔波路上,暖心故事也一直上演:救助独居老人,经常探望30多位独居孤寡老人,为经济拮据的老人买生活用品,把遇到困难的孩子送回家……近日,记者走近董绍江,跟访了他的工作日常,收获了一路感动。

负责17个村投递工作

35年骑坏十几辆车

每天早上8时许,董绍江总是骑着摩托车,准时从单位出发送报。今年56岁的董绍江皮肤晒得黝黑,身材有些“发福”,但是干起活来一点都不拖沓。记者见到董绍江时,他已经送完了大部分的报纸,当天气温较高,忙碌的他满头大汗。“我负责周边17个村的投递工作,一般上午送报纸,之后送邮件。35年来,几乎走遍了所管村庄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这些年下来,已经骑坏的自行车、摩托车已经有十几辆,总行驶里程超过80万公里……”对于自己的一路奔波和忙碌,董绍江笑着轻松说道。据了解,董绍江日均投递邮件报刊包裹300余件,每一封信、每一件包裹、每一张汇款单的接发、投递工作,从来没有出现漏接、丢失、损毁等差错。

“之前在送邮件的路上,为了躲避胡同里突然冲出的一个小孩,我一头扎进了路边的自来水表池中,当场晕倒了,幸亏一个村民发现帮着打了120,需要住好几天院。我说还得工作,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后,早早地离开了医院。”董绍江说。在送邮件的路上,他曾先后出过4次车祸,头上至今还有一个鸽子蛋大小的凹口,每到下雨阴天,腰腿都会隐隐作痛,但董绍江无怨无悔,从没延误过一个班次,从没丢失过一封邮件。

救起发病倒地八旬翁

成30多位老人的亲人

整天在路上跑,董绍江遇到的人和事也很多。发现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董绍江总是伸出援手。此前,董绍江在路上发现一个小男孩拖着书包边走边哭,热心的他停下摩托车一问,原来小男孩是夏格庄镇人,在莱西市里上学,周末坐车回家,由于晕车头脑昏昏沉沉的他提前下了车,身上也没有钱去。董绍江问明小男孩家庭住址后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把小男孩送回了家,小男孩家人拉着他一定要吃了饭再走,但董绍江婉拒了好意。

记者在跟访时发现,每到一个村庄,碰面的村民都热情地和董绍江打招呼。35年走村串户的投递生涯,让董绍江成为投管村庄的“老熟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有一次,正在沽河街道东杨格庄村投送邮件的董绍江到独居的80岁宋大爷家,想看看他最近生活有没有困难。刚一进门,董绍江就发现宋大爷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他连忙把宋大爷慢慢地扶起来坐好,给老人倒来热水,一边喂其喝水一边帮着按摩。原来宋大爷突发疾病,突然就昏倒在了地上,在董绍江来之前,他已经昏倒20多分钟了,缓过来的宋大爷拉着董绍江的手感激地说:“小董,幸好你来了,要不我这个老头子今天就交代了。”

采访过程中,说起“小董”,老人们都竖起大拇指。“我们之前订的报纸,小董服务好,经常来看我们。我们出门不方便,经常帮着买酱油、醋,有时候还自己花钱给我们买牛奶。”村民郝大娘告诉记者,老伴于2006年受伤瘫痪在床,得知他们的情况后,董绍江就格外照顾他们,多年下来,他们早已成了亲人。据了解,董绍江投管村子里有30多位独居孤寡老人,每隔一两天,他都要到这些老人的家中看一看,看看老人们生活有没有遇到困难,需要不需要从镇上捎买物品,碰到经济拮据的老人,董绍江每次都不收他们的钱。

“这么多年没干够”

希望儿子“接好班”

今年56岁的董绍江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邮政事业,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其实,董绍江自己家条件也有限,妻子是残疾人,一家三口至今还住在邮政所为照顾他安排给他的两间不足40平的房子里,但董绍江总是乐观积极的工作、生活。从业35年,他几乎每年都被评为莱西市邮政系统劳动模范或先进投递员,还被评为青岛市邮政系统劳动模范。此外,董绍江还曾获评“青岛文明市民”“山东好人”“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及2022年第八届感动莱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的爷爷就是老邮递员,我也已经干了30多年了,很多人问我,这么多年干没干够,我说没干够,而且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就为了这一身‘邮政绿’和肩上的这份责任和担当。这几年我身体不太好,我儿子也进入邮政行业,也是邮递员,希望他能把这份工作做好,服务好大家。”董绍江说。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