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丨边开公司边跑货运!这个“80后”靠“活地图”月收入过万
送快递的小哥转行干货运,竟然成了降维打击。凭借常年送货积累的经验,专接别人不愿意干的小单,带领团队一跃成单王……去年10月份,37岁的闫龙龙放手让员工管理自己的物流公司,全天跑货运,靠着脑子里的“活地图”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赛道。
一辆摩托起家 边开公司边跑货运
“行行出状元,我就是对物流感兴趣。”今年37岁的闫龙龙,老家在河北。
大专毕业以后就来到青岛工作,在海尔干了两年以后,他决定出来创业。
干物流门槛最低,他买了一辆摩托车就开始给人送货。这里边有一些快件,也有大件货物。当时,他主要在城阳区给人送货。第一个月,他就挣了4000多元,是在工厂时的两倍。
从一辆摩托车起步,他承包了一个网点。网点关闭以后,他又跟朋友开了一家物流公司,专门从事给学校配送生鲜的服务。司机、调度都已经非常成熟,他每年坐在办公室就能收入十几万。
“总不能闲在家里,得找点事情干。”于是,他再次选择了干货运。“时间自由,入门快,干完就结账。”闫龙龙说,很快他就花4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开始在货拉拉平台上接活。
自带“活地图” 不到一年带领团队成单王
上线第一个月,他就跑出了五六百单,挣了一万多。闫龙龙说,干了十几年物流,他对城阳、李沧的每一条路都非常熟悉,几乎所有小区,他都能了解大概几栋楼,怎么走最方便。这些地方,导航都不如他脑子里的“活地图”好用。
很多司机喜欢跑长途,接大单,这样单价更高。“大家都抢,高价单也最卷。”闫龙龙说,路程近的,光找位置和沟通上就浪费很多时间,而这恰好是他的强项。
他接到单以后,不用看导航,就能预估出路程还有最近的路线。利用自己的优势,他最多的一个月跑了800多单。即便淡季,也能跑五六百单,平均下来每个月收入轻松过万。
从今年1月份,他了解到10名司机就可以组成一个战队。“可以参加全国比赛,也会有奖励。”闫龙龙说,他跟以前同样从事物流的朋友组队,连续两个月在青岛区成为第一名。
闫龙龙说,跑货运是一个比较自由的活,很多自律性差的,接几单可能就不干了,他们成立了团队以后,大家相互鼓励,反而干得更多。
组建更强战队,分享跑货经验
干一行爱一行,他从事物流行业十多年,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在日常的跑货中,他也经常跟队友们分享经验。
“接单时候打电话沟通,都是经验。”闫龙龙说,接单以后,他会第一时间跟发单人沟通,确定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要确定订单的真假。到了地点以后,他也会跟对方沟通。
“我习惯跟人打交道,也会跟他们交流生意怎么样。”闫龙龙说,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也会得知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对订单的数量多少有一个基本判断。这样,他在停靠等单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
“要干好,还要学会不内耗。”闫龙龙说,出去跑货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遇到别人刁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更好地干活。
作为物流行业里的一名老兵,未来他希望能组建更大的团队,相互之间分享经验。这样,大家在一个团队里,相助之间有督促,也有经验可以分享,也能挣到更多钱。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 网售“气枪”实为玩具枪,9个月诈骗500余万元!胶州警方揪出特大诈骗团伙,跨省抓获80余名嫌疑人
- 政前方丨“80后”赵亮,当选正厅级新职
- 青岛故事|80岁老人自称去领500万大奖,青岛乘警高铁列车上急劝回
- 品获奖作品味道!金花奖精酿大篷首次亮相啤酒节,每天售卖60至80款精酿啤酒,不间断更换
- 券商私募子公司将扩容至80家
- 80后研究生放弃铁饭碗,摆摊卖手抓饼12年开30多家连锁店
- 青岛故事|80后研究生放弃铁饭碗,摆摊卖手抓饼12年开30多家连锁店
- 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
- 补贴大战里的外卖骑手:单量暴涨,收入轻松过万
- 半岛V视|从收废品到现代果农!种植40多种水果,80后大叔如何打造“百万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