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15号线龙门吊司机:“较劲”的80后姑娘,“毫米级”的巾帼舞者

2025-08-04 09:37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2452) 扫描到手机

九州体育8月4日讯 38岁的肖淑媛是青岛地铁15号线天南区间综合保障班的一名普通龙门吊司机,她的武器是一台载重50吨的MG50型龙门吊,每天要爬上15米高的驾驶舱,操作着设备台上36个按钮、8根操纵杆,容不得分毫差错。“吊装精度必须控制在5毫米内,一根钢轨的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风险。”安全交底会上,班组长的话烙在她心里。

2024年初,肖淑媛主动申请转岗龙门吊司机时,综合保障班组老师傅直摇头:“女娃娃干这个?光爬直梯就够呛!行不通,行不通。”当时青岛地铁正加强班组建设“四管”管理,项目部创新开展的“班组巾帼技能提升计划”给了她底气——免费培训、师徒结对、通过考核即可持证上岗。

“较劲”的80后姑娘

培训第一天,肖淑媛就栽了跟头。当老师傅演示“大钩起升3档微调”时,她操控的吊钩在空中剧烈晃动。“空间感差、手眼协调弱”的评语像根刺。那晚,她攥着《龙门吊操作故障排除手册》蹲在设备库,对照视频反复模拟吊运轨迹,直到凌晨。

时间一晃就到了雨季,发布暴雨预警当晚,隧道内急需应急物资。暴雨中龙门吊突遇传感器故障,“切手动!降2档收钢丝绳!”对讲机里传来师傅的吼声。肖淑媛猛推操纵杆,凭着三个月苦练的肌肉记忆,在风速5级的摇晃中完成精准落位。次日隐患分析会上,她向班组长和两进人员提出了“暴雨天液压延时补偿方案”,被项目部纳入应急预案。

从“跟跑”到“领跑”

2025年班组技能比武中,肖淑媛以“2分17秒完成12根钢轨精准叠放”刷新该工区开工以来班组吊装最快纪录,吊装定位误差仅3毫米。更让各位男同事叹服的是她自创的“吊运安全五步法”:预判、双检、模拟提前扫描作业区人员动线;每日紧固件+钢丝绳磨损检查;复杂动线地面画轨迹演练;联控,与信号员建立手势暗语;复盘,交接班记录操作风险点。这套方法推行后,班组月度吊装事故率下降90%,她带领的3人小组连续5个月获项目班组建设“技能之星”。

钢铁丛林里的“春风”

如今,肖淑媛的驾驶舱贴满便利贴:“左摆30度需提前减速”“夜间照明盲区补偿角”。她主动担任新人教练,手绘《按钮功能树状图》,帮普工转岗的张大姐两周考取操作证。项目部通过班组建设管生活,特意改造驾驶舱,增设可调节座椅和防眩光玻璃。“以前觉得开吊车是力气活,现在才知道是技术活、责任活!”张大姐在班组会上感慨。

夕阳下的工地,龙门吊吊臂划过金色余晖。肖淑媛在朋友圈写下:“今天第347次精准落钩,致敬每1毫米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