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丨满腔热忱 护民健安 ——记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彩虹救援 向光而行”服务队队长满健
原标题:青岛故事丨满腔热忱 护民健安 ——记网平度市供电公司“彩虹救援 向光而行”服务队队长满健
一段频率,曾是他青春军营里的热爱;一次天灾,将这份热爱淬炼成守护生命的使命。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彩虹救援 向光而行”服务队队长满健,以电力人的执着,用近二十年的光阴,书写了一部从救援“门外汉”到“救援专家”的感人故事。每一次救援、每一次抢险、每一次讲座,都用热血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展现了国企员工担当,构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
初心如炬:从电波热爱到生命守望
1998年,满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通信兵,电台的电流声成了他青春的背景音。2003年退伍进入电业公司工作后, 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无线电的喜爱和钻研。2008年,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他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在通讯中断的灾区里,救援部队靠着无线电波传递生死攸关的信息。那一刻,他心中有个声音说:“自己能不能也利用无线电,去帮助更多人,挽救更多生命呢?”
2013年,满健与四位同样怀揣着救援梦的无线电爱好者,构建起“平度市应急救援联盟”雏形。同时,还与几位同事一起成立了“彩虹救援 向光而行”服务队。次年,他主动对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立平度作训点,带领两支队伍从此踏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求知路。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驱车200多里往返青岛,专注地学习钻研绳索技术、医疗急救技术、山地搜救技术等应急救援技术。
技术需要磨砺,队伍更需要被看见。成立之初,这支队伍鲜为人知,他就着带着队员们走进大泽山、茶山等景区,在石壁上留下他们的救援电话,走进村庄集市发放宣传单页并为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创的艰难远不止于此:没有固定据点,装备散落在队员家中;十平方米的“总部”,是健身馆负责人黄佩玲被他们的赤诚打动后无偿提供的栖身之所;办公桌椅是他人淘汰下来的,电脑、风扇是东拼西凑的“百家货”。救援的部分物资,也是队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凑来的。”满健回忆道,笑容里藏着过往的苦涩,“无人机、冲锋舟、担架还有个人救援装备都是大家凑钱买的。”队友王晓燕笑着说:“我们队长对自己可‘扣’了,但是一万块钱的冲锋舟挂机,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回来了。”
淬火成钢:在遗憾中淬炼救援利刃
自从踏上救援这条路,满健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它填满。2016年深冬,崂山一位七旬老人失踪的消息如寒冰刺入救援队。身为供电公司员工,满健白天完成电力工作后,夜晚便与队员集结奔赴深山搜救。连续七夜的搜救却毫无线索,大雪即将来临,满健心急如焚,第八天搜救时,满健终于在山涧中发现老人,但老人已无生命体征。满健和队友小心翼翼地将她从石缝中移出,他弯腰拾起老人掉落一旁的登山鞋,轻轻为她穿好。那个瞬间,沉重的无力感几乎将他压倒:“如果能力再强,速度再快……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然而,对讲机里只有沉默的电流声回应着他内心的风暴。
返回公司后,同事们发现往日爱笑的“满师傅”变得沉默。无人知晓,这次经历让他开启了近乎偏执的自我锤炼。他像检查电力设备般反复调试救援装备,如钻研电路图般推演救援方案——供电公司培养的专业素养,此刻化为拯救生命的执念。
“抢修要快,救援更要快”,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带领队员加训绳索横渡、夜间搜救,将电力抢修中的“零误差”标准迁移至救援训练,甚至模拟极端天气推演行动路线。曾经散落的装备被系统归类,十平方米的“总部”逐渐添置了专业器材,队伍从“业余爱好者联盟”蜕变为拥有标准化流程的救援力量。在平度市供电公司的支持下,他将电力应急体系与救援工作融合,建立起“接警-研判-出动”的快速响应机制,用供电人的严谨,为生命救援筑起更坚实的防线。
冲锋在前:浊浪里托举生命之光
2021年7月,河南新乡中北部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很多村庄遭洪水侵袭,村内积水严重,被困人员众多。灾情传来,满健立即向红十字会请战。平度市供电公司领导特批假期:“去吧,公司全力支持!”随即调配应急电源、照明设备等专业物资。7月22日,平度市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与国网平度供电公司组成的联合救援队携物资疾驰灾区。对接指挥部后,他们直奔东马坊村与西马坊村展开转移。
满健到达现场后,亲眼目睹多艘救援艇倾覆,他运用电力抢修练就的应急能力,迅速研判现场——水下暗流汹涌。“让我来!”如往常抢修时率先冲锋般,他与一名老队员扛起最危险的操舟任务。接下来的四天,他们与时间的赛跑:天未亮,引擎声便划破的水面,操舟行进五公里只为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烈日下汗水浸透衣衫,手臂因长时间操舵麻木颤抖。回到临时营地,往往已是凌晨,休息三四个小时,晨光微熹时又再度出发。一位被他们从二楼窗口背出的老人紧抓着他的救生衣,梗咽着说到:“谢谢你们!” 那颤抖的声音,是疲惫身躯最好的强心剂。
经过四天三夜的紧张救援,满健和队友们安全转移被困群众200余人,并顺利完成为留守群众运送生活补寄等任务。
公益同行:急救技巧进万家
10年前,看着越来越多热心人加入救援队,满健既欣慰又揪心——不少人连基础的“海姆立克”都做得不够标准。一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必须把应急自救互救的技能,真真切切地带到老百姓身边!
于是,满健积极带领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公益救援培训,喧闹的公园夜市里,他们支起简易教具;宁静的乡村院落中,围坐的村民认真聆听;繁忙的工厂车间、书声琅琅的校园,单位企业的食堂和礼堂,都成了他们传授“救命本领”的阵地。从五六人到上百人,不管在哪里,他都手把手传授应急救护、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等关键技能。
2025年7月30日,大泽山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内,气氛专注而热烈。救援队长满健正俯身跪地,一边清晰讲解,一边在模拟人身上有力按压,向围拢的50多位村民手把手传授着心肺复苏的“救命术”。这已是他今年参加的第57场应急救援培训。近年来,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彩虹救援 向光而行”服务队依托公司平台,在平度各乡镇的电力便民服务点定期开设应急救援课程,“每到暑假期间,我们服务队不但会加强组织队员们加强水域救援培训和演练,还会走进学校和乡村,参加各种应急救援培训,以便在溺水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被困人员能得到正确的救治。”满健告诉记者。
自2015年至今,满健和服务队已组织大大小小公益救援培训几千场,受众人群约10余万人,用实际行动提升社会急救能力,播撒“彩虹”守护之光。
从通信兵手中的电台,到劈开洪水的冲锋舟,再到讲堂里一遍遍的家过节与演示。满健以电力人的专业与担当,在生命救援的战场上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誓言。他带领的队伍已成长为平度唯一拥有专业装备的民间救援中坚,而那台老旧无线电仍在办公室墙上——它不再是最先进的设备,却是永不熄灭的信念图腾,见证着一个普通人如何以热血铸就生命防线,让守护的承诺如电流般永不中断。
(半岛全媒体记者 耿莉 通讯员 刘鹏 张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