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建设123个青岛市级和美乡村项目 让乡村“颜值”与“价值”齐飞

2025-04-28 08:58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18206) 扫描到手机

“以前这路啊,全是坑,骑车子都能把人颠得屁股疼!现在好太多了,平平整整的,晚上还有路灯亮着,可敞亮了。”正在街上溜达的胶州市胶莱街道栗园村党支部书记纪合义美滋滋地说。 

不仅路好了,电线杆子上乱糟糟的电线也都规整好了,还新修了排水沟……从2017年至2024年,我市用8年时间建设了123个青岛市级和美乡村项目,涉及162个自然村,全市和美乡村的覆盖率达到21.95%。仅2024年,我市就在胶莱街道、里岔镇、铺集镇、洋河镇实施了19个和美乡村项目,涉及21个村子,如今这些村子都已实现了大变样。从此前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升格为“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我市正在“乡村蜕变”的路上进行着探索。 

日前,记者在位于里岔镇甘沟庄村的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看到,大片大片的麦田里,工作人员正驾驶着农业机械,对麦田进行浇水、喷药。 

“里岔镇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在省、青岛市、胶州市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里岔镇正按照‘山东省第三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胶州市‘五彩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三区联动’的办法,打造‘五彩田园 祓满里岔’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全镇上下干得热火朝天,乡亲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啦。”里岔镇副镇长孙君祥介绍道。

沿着水光潋滟的胶河水,一幅漂亮的乡村画卷在眼前慢慢展开。“我们把胶河的历史文化好好挖掘了一下,通过农产品品牌打造、景色提升、河岸修整,使‘胶河画廊’的名声越来越大,好多游客都专门跑过来玩。就在这个月,我们将举办‘胶河筝春’文化旅游节暨胶河纪录片首映礼活动,届时将嫁接非遗体验等文化元素,让乡村振兴图景更加多元。”铺集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张海华介绍道。 

就连经营农家乐的小店也感受到了身边的可喜变化。“以前哪有这么多人来呀,现在一到节假日,店里都忙不过来了。”小店主人笑着说。 

与里岔镇、铺集镇同处我市西南部的洋河镇,以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中心,走出了一条特别的“生态+生产+生活”三合一的农旅发展路子。 

“我们依托‘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项目整合资源,一体推进樱花旅游大道、青少年国防九州体育基地、乡村驿站等项目,还每年办好‘青岛·洋河慢生活体验节’,‘山水洋河·四季有约’这个旅游品牌的名气越来越大。以洋河镇曹家庄为例,来玩的自驾游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大家在这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里沉浸式感受乡村慢生活的魅力。”洋河镇农办主任卢方说。 

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我市坚持建管并重,建立了部门协同、项目清单公示、督查激励、监测评估及社会监管等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城乡一体推进相关改革。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明确党委政府、基层组织与农民在长效管护中的责任边界,合理划分“公事、共事、家事”,最大化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此外,完善创新宣传引导,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促使农民从受益者转变为监督者、管理者,营造全民参与长效管护的浓厚氛围,以此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激发村庄发展活力。 

“我们构建起的这些长效管护机制,环环相扣,均在实战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部门协同机制,让各部门劲儿往一处使,以往涉及多个部门的难题,都能得到高效解决。项目清单公示机制,村民对村子要建设什么、钱花在哪,一目了然,监督起来更方便,也让大家更放心。督查激励机制,促使各镇街比拼工作成效,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监测评估机制,就像我们工作的‘体检表’,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社会监管机制,拓宽了监督渠道,许多热心市民通过网络平台反馈问题,为我们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市农业农村局美丽办负责人李玉军说。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如今,行走在我市乡村的山水田园间,依山而建的精品民宿集群与青瓦白墙的非遗工坊星罗棋布,屋檐下光伏路灯与古槐树影相映成趣,既有现代文明的便捷,又见炊烟升起的乡愁。这片山水相融的和美画卷,正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自治”的创新机制,铺就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让诗意栖居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