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海工装备无动力启航,青岛引航站圆满完成引航任务
4月27日,在青岛引航站的精心保障下,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9”轮载运着大型海工装备模块,在主拖轮“海洋石油681”拖带下安全驶离青岛海西湾武船麦克德莫特码头,自青岛海西湾起航前往下一港进行调试工作。
主动服务提供引航方案
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9”装载的模块,是为澳大利亚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设备,包括结构、管线、电仪等专业组块,总重约33100吨,长218.8米(含火炬臂),宽99米,高119.7米(含火炬臂),面临极限吃水9.5米、狭窄水域和湍急水流等多重严峻挑战。为确保该模块出港安全,青岛引航站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引航站副站长张法多次带队参与调研,会同海事部门、港口企业多方会商引航方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引航保障服务。青岛引航站的精准保障不仅创造了青岛引航站超大型船舶引领的新标杆,更向世界展示了“青岛引航”的硬核实力。
攻坚克难展现引航担当
本次引航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度。吃水深度创纪录,9.5米的吃水深度接近航道极限,潮汐计算必须精确到厘米级;通航环境复杂,港内水域狭窄,最窄处仅能容纳船舶单边预留三十米的空间;水流条件恶劣,作业时间窗口适逢大潮汛,最大流速超过3节,对船舶操控构成严峻挑战。
青岛引航站组建7人引航团队,采取“多岗协同、分段控制”的作业模式。山东工匠、高级引航员盛晓强负责总体指挥,其余6人分别监控船位、拖轮配合及应急准备。7艘拖轮以“三前四后”的队形提供全方位动力保障,在关键转向点实施“拖轮集群作业”,确保万吨巨轮在有限水域内精准转向。“每一个指令都要考虑船舶惯性、水流变化和空间余量,是对引航技术的极致考验。”主引航员盛晓强说道。
科技赋能助力精准引航
此次作业中,青岛引航站首次全面启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引航辅助系统”,通过实时三维水文建模、船舶运动轨迹预测、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引航员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同时结合青岛智慧引航服务系统,利用“船、岸、海”进出港通航环境感知技术、“商船-拖轮-码头”多主体协同辅助靠离泊技术,大幅提升引航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力保证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9”轮安全离泊。这些创新实践正在形成可推广的“青岛标准”,为全球引航行业贡献中国智慧。
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青岛引航站已成功保障93次重大件设备拖带出港。下一步,青岛引航站将继续坚持做好青岛港重大件运输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超限船舶引航规范,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专业、更安全的引航服务,为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贡献引航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
- 青岛世博园又“上新”,让大小朋友“趣玩”五一假期
- “灯火映青岛 千年梦归航”青岛文旅名片360º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2025演出季5月1日听海启程
- 青岛实施四大行动14条举措,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人才基石
- 青岛极地海洋公园劳动节致敬城市英雄,特邀体验“青岛海上摩天轮”!
- 畅物流优模式 青岛跨境贸易“再提速”
-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商联 举办第二届“天下商汇”活动
- 半岛观察|畅物流、优模式,青岛海关按下跨境贸易“加速键”
- “艾上鲜果 香沁四季”青岛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四季鲜果采摘活动正式启动
- 青岛是电影人的福地!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青岛揭晓,张译、惠英红获优秀男女演员奖
- 青岛税务青年志愿服务启航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