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因在秋季八月,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因在秋季八月,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

中秋习俗
祭月

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详细>]
观潮

观潮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详细>]
燃灯

燃灯

中秋燃灯虽然在南通这边虽不是每个家庭都去做,但是每年的濠河边还是有不少人做这项事的。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详细>]
舞火龙

舞火龙

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详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