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让“好人好报”照进现实 照进人心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在6月的夏日,《平度大哥扯被救人》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死心眼”的宋玉武,那颗金子般的心闪耀着光芒。人们看到了这种“好人精神”的可贵,整座城市为之感动。爱心正在传递,正气得以弘扬。
爱心捐款如潮水般涌来,这个眼看就要塌了的家得以支撑。有人通过记者微信转捐3000元;有人直接送到医院5000元,连姓名也没留;宋玉武的微信也连续收到转账捐款;宋玉武之前的雇主看到报道后,也主动把欠款转了过来……这些钱如“及时雨”一般,给这个焦渴的家庭救了急。
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支持和保障,也让人们心生温暖。平度市人民医院调集了全医院最好的资源,争分夺秒抢救宋玉武,顺利实施了开颅手术,家人与医院沟通后,接下来的治疗费用也暂时不用交了。这无疑会让他们长舒一口气。基层社区也在积极行动,同和街道民政部门已向平度市慈善总会申请5000元救助款,今后还将跟踪宋玉武的状况,对其家庭随时提供帮助。这承诺意味着细水长流。平度市的相关领导也给予高度重视。6月4日上午,平度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万利军和平度市见义勇为协会工作人员一行,专程到医院了解宋玉武的病情,并对其家属进行了慰问。这让宋玉武家人心里更有了底。此外,宋玉武的女儿宋志红还发起了“水滴筹”,在报道影响下,不到一下午筹款金额就超过了40万元的目标金额。互联网救助平台的作用也显现出来。
可以看到,在这一事件当中,从官方到医院再到民间,都在积极行动,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为家人解后顾之忧。这一切所形成的合力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为好人托底,让好人更有“底气”。当好人不幸受伤时,不让其家属再为“帮人没有个度”而忧心忡忡,不让好人流血又流泪。在我们这座城市,只要有这种底气在,就会鼓励更多的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人,行好事。
让我们欣喜的还有,宋玉武已经被审核认定为“平度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今后有平度市以上的荣誉称号时,还将对宋玉武“优先考虑、重点推荐”。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也是宋玉武应得的,其救人行为符合见义勇为构成要件。而他获得这一荣誉,不仅有机会通过见义勇为奖励为家庭进一步兜底,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力量。
至于与宋玉武一起救人的其他市民是否同样属于见义勇为,相关部门仍在进行调查,需要形成证据链才行。应该看到,见义勇为的审核与认定的确有相应的程序,审慎是必需的,也是依法依规而行。公众应该予以理解。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表示,“理论上参与救助的这些人,都算是见义勇为”。这与常识也是相符的。毕竟,他们与宋玉武一样,都是基于良心选择,挺身而出,甘冒风险,唯一不同的只是没有受伤。
对见义勇为行为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如此既能表达对善良和勇敢的感佩,也是让“好人好报”的朴素理想照进现实,照进人心。笔者认为,对于宋玉武这种因见义勇为而负伤的市民,不妨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一定程度的重奖。要用大手笔来激励广大青岛市民,让“该出手时就出手”形成风尚,从而构建见贤思齐的大格局,让“好人精神”辉映城市精神,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