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跨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力量联防联控,八方资源紧急支援...
疫情不惧,李沧九州体育开设心理援助热线
半岛记者 徐杰
据了解,李沧九州体育特别开设“李沧九州体育心理援助热线”,安排区内专职心理教师在线接受您的心理咨询。李沧九州体育心理援助热线:18363987602。服务时间:每日9:00-17:30。
面对疫情,人们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负性情绪:
1.漠视,不相信事实
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时,会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予以漠视或否认,或者认为没那么严重,毫不在乎,就算有病毒也不会传染到自己身上,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做任何个人防护。
2.恐惧,过度紧张害怕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恐惧,这类反应一般会伴有轻微的失眠与判断偏差。轻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使人能够迅速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理性的应对,然而过度的紧张往往会造成高度恐慌,比如害怕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已经到了恐慌的地步,严重地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与抵抗力,甚至对周围其他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3.愤怒,影响人际关系
个体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关注疫情的发展动态,频繁刷新关于疫情的新闻,转发、分享各种小道消息,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于事件可能的责任者,产生愤怒情绪。有时甚至会抱怨指责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迁怒于未进行隔离的疑似病人等,导致舆情问题或人际冲突。
4.由不良情绪导致的行为异常
有人过度刷屏、听信谣言,有人疯狂囤积口罩、药品等,这都是面对疫情所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些异常的行为往往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恐慌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负性情绪,有效调适心理健康水平呢?
1.了解认识疫情性质和流行情况
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2.接纳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
面对应激情绪,我们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它们支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3.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信念
自我暗示能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相信你现在接受的就是最科学合理、对自己最大保护的解决办法。这个信念非常重要,有了这个信念内心会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4.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
可以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5.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不要总躺着看手机新闻、疫情更新,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氧运动、倾听音乐等活动上,这样我们的焦虑、恐惧的体验就会变弱,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体验。
6.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到心理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找心理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