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9年全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九州体育“筑网行动”要求,2019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青岛开展为期3个月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九州体育季活动,切实提高我市群众防范非法集资意识。
青岛发布涉众型经济犯罪典型案例,提醒公众警惕高息诱惑、防范非法集资
原标题:青岛发布涉众型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老年人最易受骗
信网6月6日讯 “月息5%到7%,年息20%到26%,非法集资者往往通过不合常理的高额回报率骗钱、坑钱……”6月6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以来青岛法院涉众型经济犯罪审判情况,发布近十年来最具典型性的十个案例,提醒公众警惕高息诱惑、防范非法集资。据悉,2016年至今,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85件,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2016年审结42件,2017年53件,2018年62件,2019年以来已审结28件。2016年以来审结的案件犯罪金额高达36亿余元,涉及2.4万多名集资参与人、传销活动参加人,分布在山东、江苏等20多个省市,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62%,年龄最大的84岁。
青岛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非法集资犯罪类型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还本和高额付息为诱饵,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用后续集资款支付前期集资款的利息和回报,一旦资不抵债,犯罪分子马上逃匿,不见踪迹。二是以签订合同投资房产、酒店、大型工程等名义,没有任何资金保障,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往往通过“实地考察”,先兑现一部分高额利息,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欺骗性。三是以委托理财方式,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由于非法集资犯罪周期相对较长,往往在资金链断裂无力还贷,或犯罪分子潜逃时才案发,此时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导致追赃难度极大,可供清退的财产很少。
涉众型经济犯罪社会影响大、牵涉地域广、参与人数众多、犯罪数额巨大,既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又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近年来,青岛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严厉打击方针。对于犯罪数额较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分子,共同犯罪的主犯,一律判处实刑,加大财产刑力度,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40%,超过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2倍,从严控制非监禁刑适用。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正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法律界限。量刑时考虑自首、坦白交代和积极退赃、退赔经济损失等情节,绝大多数被告人认罪服判。对接到群众举报和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及时转交有关机关处理。协调侦查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大追缴力度,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
青岛中院此次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是近十年来审结的最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包括5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3个集资诈骗案和2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涵盖了常见的犯罪类型,通过发布这些案例,帮助公众识别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手段和特点,充分认清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本质和危害,树立正确投资理财理念,增强防范意识。
- 诸城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宣传活动
- 合众人寿青岛分公司走进社区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日”关爱老年人公益活动
- 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两部门发布提示
- 【视频】2年打磨3千多篇朗诵,日常练画忘记吃饭,老年人上大学到底有多拼?
- 潍坊诸城:社区养老托起老年人幸福生活
- 日照银行“智慧团建杯”2025 年华东地区老年人兜球邀请赛暨 “好运山东” 2025 年山东省老年人兜球比赛精彩举行
- 老年人越瘦,越不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常见误区
- 夏日龙虾季来临,医生提醒:老年人这样吃更健康
- 中国太保寿险青岛分公司积极参与“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 关爱老年人 青岛地铁这些暖心服务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