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率先启动实施两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2007年以来,青岛市在主城区范围内全面启动了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两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我市实施了第一轮三年居民住房建设规划,基本解决了3.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从2011年起,又启动了2011-2013年新三年住房保障规划,与上个规划期相比,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计划由上一规划期开工建设2.4万套增加至6万套,保障家庭由上一规划期的3.5万户增加至6万户。至2013年末,青岛市在第二个规划期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6万套,超额完成规划目标。2014年,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全市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000套,启动主城区棚户区改造7000户,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
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力度 在健全城镇住房制度上,《规划》指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对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中小套型、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推进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
要求建立各级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扩大融资服务,建立城镇保障性住房基金,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继续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按国家规定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和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住房保障。调整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租赁补贴制度。以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城市、沿海城市及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力度。制定出台住房保障管理办法,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运营和管理。
济青率先试点共有产权自住房 要求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编制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确定住房建设总量、结构和布局。完善住房用地供应机制,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优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适度控制滨海地区地产开发规模,引导滨海地产有序发展。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需求。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依据。推进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探索完善共有产权、自住住房政策,支持济南、青岛和其它人口规模超过200万的城市率先试点。
我省将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规划》提出了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合法稳定职业的范围、年限等作出合理规定,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规定不得超过5年。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有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初我市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实施“积分入户”等多元化的户籍准入办法,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示 《规划》面向社会征集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规划》向社会各界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期至9月4日止。公示期间,单位和个人可以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便于更好地沟通,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署真实姓名和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的加盖公章。联系单位: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姜国栋,联系地址:济南市小纬四路46号,邮政编码:250001,联系电话:0531—87080836 (传真),电子邮箱:sdxxczh@163.com。
济青建立阶梯式落户通道 《规划》要求,我省实施差异化的户口迁移政策。将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限制,济南、青岛等城区人口300-500万的城市,应适度保持落户规模和节奏,科学确定各类人才的落户条件,建立阶梯式落户通道。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有合法稳定住所 (含租赁)或有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在县(市)街道办事处、建制镇镇区有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青岛着手制定积分落户政策 目前,想要落户我市,有四个途径,分别是专业人员落户、投靠落户、购房落户和投资创业落户。
四种途径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是投靠,如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或者子女投靠父母等,最基本条件是被投靠的一方已经拥有了青岛户籍。此外,专业人员落户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九州体育部门共同进行审批,共涉及两个人群,一是具有本科和大专文凭的,本科以上学历有工作单位就可以落户,大专学历必须在现单位工作满三年才能落户,符合规定的将获得青岛户籍;第二是拥有职称和专业资格人员。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购房落户是咨询最多的一种,条件是必须在市区购买新建商品房(一手房)100平方米以上,银行中没有贷款且已经取得房地产权证并实际居住。
相比之下,积分落户则更像是一种考试,按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实际作用、对城市的贡献等来评分,当个人在各方面综合后达到一定分值,就可以申请落户。我市已着手制定积分落户政策,初步计划积分分为4个类别。一是基本标准,比如学历、是否购房;二是导向分,比如往新区落户,如
西海岸新区的要适当进行加分;三是做志愿者、献血等加分;四是扣分,如违反诚信,违法违纪等。
公共服务 进城务工者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规划》要求,将积极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确保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按照就近原则在输入地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九州体育,到2020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九州体育比例达到99%。逐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九州体育、普惠性学前九州体育以及接受义务九州体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
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全省将打破地区、部门限制,从2014年起,农村转移劳动力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住房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可以建设成套型和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可按规定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具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1年以上,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持居住证可申请“常住”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以居住证制度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九州体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九州体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
此外,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着力解决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规划》提出,支持济南、青岛等设区市调整行政区划,增加市辖区,壮大中心城区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记者 于顺 吴帅 陈珂 孙静芳 )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