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推动炼化行业洗牌

2014-01-24 05:51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本报记者 葛明军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李崇辉   新年伊始,我国开始全面推行油品质量升级,汽油实行国Ⅳ标准,国Ⅲ标准汽油退出市场。油品升级以后,在东营地区,93号汽油每升增加了0.22元,涨了价但有利于环保,公众基本能够平静接受。那么从生产者的角度,这次升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国Ⅲ升国Ⅳ难在哪里

  1月13日,在胜利油田石化总厂,记者看到这两种汽油。从外观上看,国Ⅳ汽油更清澈,透明度更好些。石化总厂主管技术的王瑜厂长告诉我们,"从国Ⅲ到国Ⅳ,对炼化企业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跨越。"从产品上来看,最重要的区别是它的主要环保指标硫含量以及其他重金属含量的不同:"国Ⅲ"标准的汽油硫含量不超过150微克/克,"国Ⅳ"标准的限值则缩减到50微克/克。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排放量国Ⅳ比国Ⅲ汽油可平均削减30%左右。饱和蒸汽压的严格控制更有利于减少汽油储运环节的挥发,控制汽油夏季使用不发生"气阻",冬季使用供油更顺畅,烯烃含量、锰含量的降低使油品性质更稳定,减少胶质和沉积物的产生,减少对汽车油路和零部件的污染。

  在雾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今天,油品升级格外引人关注。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从炼化企业的角度,实行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除了技术方面的难题外,巨大的投资是炼化企业升级改造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就胜利石化总厂来讲,这次升级改造,重点对油品加氢系统进行改造,汽油选择性加氢实施了OCTM技术改为RSDS等100多项改造,配套完善了重油催化、加制氢等6套生产装置,新建了柴油液相加氢、硫磺回收、酸性水汽提等生产单元,还有瓦斯气再利用、污水回收、恶臭治理等30多个环保项目,仅设备投资就达数千万元,加上改造运行费用,总投资达到上亿元之巨。这对近年来利润本来就不厚的炼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许多小炼化企业将因此难承其重,整个行业重新洗牌的日子已经到来。

降低排放,增产不增污

  "虽然投资巨大,但作为中央企业的一员,我们要把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放在首位!"王瑜坚定地对记者说。

  自2013年9月开始,胜利石化总厂开始对生产设备进行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和装置检修。这次改造和检修,是这个厂有史以来项目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一次。

  央企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一切由国家"兜底",管理部门对他们有着严格苛刻的考核,经济指标完成的不好,照样会影响领导和员工的收入。

  在这次改造中,胜利石化总厂新上了一套1万吨硫磺回收联合装置,采用国内成熟的尾气净化技术,酸性气回收率达到99%以上,每年可处理酸性气体1.06万吨;重油催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采用国内首套氨法脱硫脱硝技术,整个改造完成后,二氧化硫排放降低到每立方米200毫克以下,氮氧化物排放降到100毫克以下,粉尘排放降到50毫克以下。

  这些装置投产,既降低了排放,还能产出硫磺等副产品,看起来是双赢的好事,但实际上,生产产品的价值,远远抵不上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单从经济上看是不划算的。据了解,相当一部分环保设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有些企业不愿上降排设备,甚至有设备不用的根本原因。但胜利石化总厂一直都在坚定不移地走着清洁生产、绿色环保之路,实现了油品质量升级,排放下降、增产不增污,用实际行动践行"碧水蓝天"承诺。

升级产品,更升级管理

  炼化企业设备升级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此次检修,现场施工人员近4000人,外来施工队伍40多支,每天车辆进出500多台次,管理不好,极易发生各类事故,这样的事例在国内外屡见不鲜。为此,胜利石化总厂将这次升级改造作为升级企业管理的一次契机,制定了严格详细的《生产装置开停工方案》、《外来人员、车辆进出厂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都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签署HSE承诺书,有11名考核不合格者被拒绝入厂施工。检修领导小组把检修指挥部设在改造现场,及时组织协调实施改造方案、技术措施、物资调配、队伍组织、安全施工等工作,还组织了由99名基层干部组成的"红袖标"队,每天深入到工地的每一个角落,对施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督查监督,先后制止违章行为200余次。

  至去年10月底,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完成并通过验收,11月19日装置流程全线打通,到11月23日汽油产品合格,正式生产出了国Ⅳ汽油,这对于增强东营地区及周边成品油供应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