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不能让消费者出大头

2013-08-29 17:39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张贵峰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国内将全面执行国四汽油标准,不过据了解,中石化10月 1日起提前启动置换国四国五汽油,其中上海、江苏沿江8地市及广东6地市开始置换国五汽油,其余省区(市)提前3个月开始全面置换国四汽油。(8月28日中新网) 

  油品置换升级,有利于大大减少汽车污染排放,改善和提高大气环境品质。据了解,此次油品置换完成后 ,我国汽油质量标准将全面达到国四标准,与美国汽油质量标准基本相当,油品硫含量从国三标准的小于150ppm降低至小于50ppm ,降低67%。其中,北京等地的汽油质量标准将达到与欧五相当的国五标准,属世界最高质量标准,油品硫含量从国四标准的小于50ppm降低至小于10ppm 、再降低80%。这预示着,目前北京150辆汽车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10年前1辆同等排量汽车的排放量相当。

  但是,对于消费者尤其是广大车主来说,面对这一“大好事”,还有些后顾之忧。这集中体现在,伴随“油品置换”,油价是否也会上涨?或者说,此次油品升级,是否会成为油价即将上涨的前奏?很明显,“加好油”的“油品置换”势必存在巨大的置换成本。事实上,针对此次油品置换升级,中石化早已提前放话,“中石化每年将投入三百亿元左右解决油品质量问题”,另据业内专家预计,“油品升级到国五标准,成本将超千亿元”。而对于这一油品升级成本的分担,有国企炼油企业人士更表示,“很大一部分将直接体现在油价上由消费者埋单,还有一部分由炼油企业承担,其中消费者承担70%至80%”。

  让消费者分担一部分油品升级成本,当然没有问题。毕竟,油品升级能够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消费者也是受益者。但如此“消费者70%至80%,油企20%至30%”,主要通过油价上涨分担成本,无疑又明显不合理。

  最新财报显示,中石化等“三桶油”,今年上半年净利1293亿,每天净赚7.1亿。这意味着,即便“油品升级到国五标准,成本将超千亿元”属实,“三桶油”也并非没有能力为此全部埋单。而“三桶油”的经营成本畸高,如数据显示,2011年中石化在工资等员工福利方面支出便高达3626.3亿元,同比增25.8%,2012年中石化用工总量高达106万人,超过世界500强前三强员工的总和。为此,中石化自己也承认,“现有员工过多、人工成本过大”。这意味着,中石化只要稍稍降低一下其“过多过大”的人工成本,便足以消化其全部的升级油品成本。

  更不用说,“三桶油”并非一般意义上可以只讲“成本—利润”逻辑的普通企业,而是具有高度垄断性质、肩负特殊社会责任的“全民所有 ”央企,即所谓的“共和国长子”。这种身份背景下,让全民承担油品置换升级的大部分成本,而央企只承担其中的小部分成本,显然没有道理。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