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河

2013-12-09 07: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郭 庆 王学师

  福州、邢台、邹城等多地有河曰白马河,皆系天然河流,独郯城的白马河系一条人工开挖河流。郯城白马河,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县境,河道总长38.8公里,经江苏省邳州市流入沂河。  白马河,最早由明代张景华筹资、调集人工开挖。明万历年间,时任左都御史的张景华因不满奸臣严嵩专权乱政,辞官回到他的诞生地郯城县北涝沟村,从此开始用多年做官的积蓄甚至变卖家产组织乡人开挖白马河,将朝廷给他盖的堂楼也拆下变卖。相传当时他的义举感动了上天,派来天神化作一匹大白马,在夜间出来帮助民工开河,用大嘴巴拱一下,河道就变得又宽又深,白马河的名字从此而来。

  张景华,字时美,号白溪。郯城县人,明正德五年考中举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初任江西吉水县知县。历官大理寺右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曾上疏弹劾宠臣武定侯郭勋,直声震于朝廷。后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终因触犯朝廷权臣而罢职归里。他工诗能文,曾写下许多赞美家乡山水的诗歌。所撰《山西奏议》、《樵枚琐谈》、《摄心录》、《双槐解》、《穿杨中的说》等文,短小精悍,论理明快,风格刚健,流传于世。据清乾隆《郯城县志》和都堂族系《张氏族谱》等史料记载,张景华在朝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至今被《山东通志》列为"历代名臣",其率众开挖白马河,时间可追溯到明嘉靖十九年辞官归乡之后。

  白马河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年雨季大量的雨水汇集在郯苍平原,因河浅道窄,无法将这些水排到沂河入海,常常造成淤洪,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淤洪最严重的地方,当数郯城县的北涝沟村和南涝沟村,两处村名即因此得来。

  《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七月郯城大地震时,暴雨如注,地震造成马陵山崩裂,使原沿马陵山东麓南行直接入海的沭河因河水暴涨,夺断裂口拐向马陵山西,借白马河流入沂河。至此可以看出,对于沭河暴涨泛滥和"满陌季田水涨流",这条人工开挖的白马河,在郯城大地震中起到了分流和下泄水灾的作用,生灵免遭荼毒。

  建国初期,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沂沭河治理工程开始。其东调工程,就是将沂河水东调沭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几期工程是动员民工最多、施工期最长、施工场面最宏大、完成工作量最多的施工高潮期,有许多著名人物莅临导沭工地,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来此视察;著名国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先生在导沭工地作画,并为《导沭报》题词;苏联科学院院士、地理研究所所长撒伊奇斯可夫来工地参观、考察,并参加了导沭整沂工程落成典礼大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又进行了分沂入沭扩大工程,先后调集临沂、临沭、莒南、郯城、莒县、日照、苍山、费县、沂水等9县56万人次参加施工,成立水利大军,综合治理了分沂入沭河道及两岸的华大沟、李公河、白马河等也就是这次大会战,在白马河的上游郯城县境内的岭红埠村东向北开挖至分沂入沭河水道,从而使白马河的洪水也流入了沭河。至九十年代,郯城县又在白马河下游清淤,由于地势的缘故,至今在岭红埠村南的白马河有一个分水点,一侧向西流入沂河,一侧向东流向分沂入沭河,这更增加了白马河排泄洪水的能力。

  白马河开挖后,在沿岸广植银杏树固土护堤。解放后,北涝沟村一带,因为地势偏低,排灌便利而被列为水稻种植区,如今的郯城县有了"中国银杏之乡"、"鲁南粮仓"的桂冠。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