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久生 卢昱 整理 《大刀记》是我国唯一一部描写鲁北平原人民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也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的一部献礼作品。1975年,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197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电影,并由20多家省市电台连播,后又被改编成话剧、评书、连环画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作品通过对八路军一支游击部队和人民群众战斗经历的描述,通过对抗日战争从相持阶段到大反攻胜利这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概括,刻画了大刀队队长梁永生,共产党员方延彬,老铁匠门书海,农民沈万权、秦海城、杨翠花,汉奸阙八贵、贾立仁,鬼子头目石黑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小说开篇,展现了旧时代农村的阶级压迫和劳动群众的反抗,描写了梁永生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苦大仇深而又富于斗争精神的性格。民国初年元宵节,佃户梁宝成带领众乡亲闯进龙潭街大闹元宵节,反抗地主贾永贵强迫长工佃户为他家披麻戴孝办丧事,梁宝成因此遭到迫害,他的儿子梁永生被迫流浪他乡,铁匠门书海将其收养。
一天,他们到龙潭街打铁,遇到了贾永贵。梁永生报仇心切,拿了门书海的一把宝刀夜闯贾府,被管家马铁德发现,梁永生放了一把火后逃了出来。门书海赞扬梁永生有穷人的骨气,便将自己那把从太平天国一位英雄那里传下来的宝刀送给了他。梁永生接过宝刀,立志为天下的穷人报仇。
20年后,梁永生回到了家乡。此时,他已经和门书海的女儿翠花成了亲。家乡仍是地主当道,贾永贵的儿子贾玉圭滥收治河捐而不治河。夏天,运河河水泛滥,满目灾情,民不聊生。梁永生手持大刀带领乡亲二闯龙潭,找贾玉圭算账,却遭到国民党县保安队的镇压,梁永生只得又一次逃离家乡。
梁永生东奔西闯,终于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在诉苦会上,梁永生悲痛地讲起大刀的来历和自己的遭遇,引起营教导员王大江的注意,原来他是门书海的弟弟。梁永生被派到临河区担任区长,又回到宁安寨,领导乡亲们揭露了贾玉圭欺压百姓破坏抗日的真面目,并以临河区民主政府的名义,责令贾玉圭按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规定的合理负担政策交纳救国公粮,实行"二五"减租。
贾玉圭暗中勾结日寇,要把粮食送给鬼子,并设下圈套,妄图逮捕梁永生。梁永生发动群众,成立大刀队,同敌人展开夺粮斗争。教导员王大江也被派到县里担任县委书记。梁永生带领运粮队,三闯龙潭,活捉马铁德,打开了粮仓。王大江带领八路军县大队在运河边伏击了前来运粮的日寇汽艇。在党的领导下,临河大刀队正式成立了。
小说通过"授刀传艺""荒野斗智""大闹黄家镇""夜袭龙潭街""围困柴胡店"等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再现了鲁北人民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不畏强敌,保卫家乡的斗志和决心。书中还生动地展现了黄家镇杂技、龙潭街庙会、柴胡店大集、宁津县城花花街以及舞龙灯、拳场、铁匠铺、运河岸边的田园风光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鲁北人民的斗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