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才缺口大,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
青岛有了一些同声传译的人才和设备,但是要举办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还需要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去引进。”一位
会展公司老总告诉记者,精英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虽然青岛市各个大学包括职业九州体育,做得还不错,但在会展有关方面专业的培训还不能满足需求。
从事十多年展会业的贾峻莱也有同感:人才难招,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会展业作为青岛的新兴产业,会展设计师也曾一度被列为发展前途最为光明的职业之一。”贾峻莱说,然而,目前青岛会展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依然很严重,尤其是像会展设计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因为会展这一行业目前还很窄,人才有限。“一个会展项目需要20多人专门负责,部分项目负责人的年薪甚至高达20多万元,但依然招不到人才。
“人才方面,最缺的是展览策划,能够运行团队的人才。”对于人才的稀缺,一位会展公司老总也深有感触:“举个例子说,蓝色经济作为青岛展会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愿意举办这方面的展会,但具体该怎么举办却不知道,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去研究,也需要具有展览策划的专业人来谋划。”
4 机制不顺,市场化运作需加强 青岛会展业的机制运行不顺畅,政府相关部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也广受业内诟病。一位会展公司老总给记者举例说,国际时装周、航海博览会、消费电子博览会等,是青岛知名的几个大型展会。但是,这些大型的展会都是政府主办,缺少市场化的运作。“对于这些展会,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笔的资金,如果把资金作为扶持资金给企业,由企业运行,完全市场化操作。那么,这些展会绝对会比现在做得好。”
“我曾经找政府相关部门谈过,想让他们把这几个展会交给我们企业来运作,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还能给他们挣钱,但谈到最后有关部门还是不同意。”这位会展公司老总透露说,在对展会业的管理上,由于缺少对展会的准确定位,政府对一些展会大包大揽,一味投资,结果反而是不断贴钱,效果还不好。
“对于展会这一行业,政府起的作用应是一种疏导、引导作用,保证整个会展业的市场环境健康有序,而不是政府去掏钱办展会,应该学会寻求知名的展览公司进行合作,打造知名品牌展会。若政府管得太多,反而不利于展会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发挥政府那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