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毕舸 7月1日18时许,中储棉山西侯马代储库发生火灾 ,过火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估计,约有2.46万吨棉花被烧毁,损失数亿元。代储库工作人员曾向消防部门报警称,大火是由雷雨天的“雷击”导致。7月3日,山西省安监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将就中储棉山西侯马代储库火灾原因、损失情况等展开调查。
仅仅在一个多月前,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大火,5万吨粮食变火焰山,损失过亿。但时至今日,那场火灾究竟烧毁了多少粮食,依然充满争议。而发生在山西中储棉的这场大火,又导致2万多吨棉花被烧毁,个中原因难道真的只有“雷击”这么简单?
在这两起事故中,民众最不满的就是中储棉、中储粮相关方面的轻飘态度。如果连烧毁粮食的准确数字都无法对外提供,连2万多吨棉花被烧毁都用近乎戏说的“雷击”来敷衍,其对粮棉的日常管理能让民众放心吗?这到底是两起偶然性的事故,还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端?储备粮棉关系到国计民生,下一个“不安全的
仓库”在哪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至于其中是否存在其他猫腻,如用天灾掩盖腐败、人祸等,更需要官方客观公正的调查结论。
很多事情是捂不住的,调查不仅要查明事实,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更要提供一系列治本举措。应对“不安全的仓库”进行全面
清查,相关标准有几点:首先是覆盖面要广泛,除了已经出事故的中储棉、中储粮,其他同类性质的央企都要进行责任倒查。其次是时间要抓紧,各地仓库都要争分夺秒,赶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排查,职能部门要协同企业调查各种隐患,把监管网络编织得越紧密越好。最后是长效性,要以两起火灾为警钟,时刻敲打职能部门和央企的日常管理流程,千万别在运动式管理中让灾难重演。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