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呼唤多方形成合力

2013-05-22 13:58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李红梅

  近日,本报向社会征集不合理的路口等影响“文明交通,平安出行”的典型问题,引发众多市民的强烈反响,也引起市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5月20日,市交警支队设施处副处长蒲东对市民通过本报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以及信号灯、人行横道设置的原则等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复和解读。(本报5月21日A4版报道)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道路人流量及车流量与日俱增,维护交通秩序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很多城市开展了“文明交通”专项治理行动,力图缓解道路上的人车矛盾,“文明出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机动车驾驶员要“安全行车 ,礼让三先”、行人过马路要看信号灯、走斑马线等。可是,尽管如此,道路上的人车矛盾依然很突出,不文明甚至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行为依然相当普遍。

  相信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希望出门顺顺当当、平平安安,人车各行其道,互相礼让 ,互不干涉,很少有行人或驾驶员故意和对方过不去。但问题是,人车矛盾不仅需要驾驶员及行人的自觉,更需要道路交通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令人欣慰的是,针对市民提出的信号灯、人行道设置等众多影响“文明交通”的典型问题,交警部门及时进行了回复和解读,在答疑释惑的同时,还针对具体问题参考市民意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市民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踢皮球,而是及时回应、耐心解答,交警部门这种务实、亲民的工作态度值得赞赏,堪称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生动范例。

  不过,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问题,牵涉到的相关单位势必会有很多。实现“文明交通,平安出行”,显然不能仅靠交警部门单兵突进、孤军作战,而需要所有相关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现在,交警部门已经虚心听取市民意见,并承诺优化信号灯及人行道等硬件设施配置,在行人与车流之间寻找最佳的通行平衡点,其他相关部门也应以实际行动做出积极响应。

  例如,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城市主干道上要每隔300米设置一处人行横道等过街设施,但现在市区很多主干道中央设有绿化带将双向车道隔离开来,而交警部门无权对绿化带进行拆除、改造,这时就需要市政园林绿化部门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再如,对于一些比较宽的主干道,为缓解行人过马路时间紧张及对车流的影响,有必要引导行人分两次、每次过半幅道路即“二次过街”,但设置路中“安全岛”有一定的硬件要求,如果对道路进行改造,需要征得其他部门的同意。此外,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立体过街设施的设置也要尽可能方便、合理,日常的清洁、维护要到位,这些方面的缺陷,也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弥补。

  一言以蔽之,实现“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建设有序、和谐的宜居城市,需要多方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既需要交通的直接参与者——机动车驾驶员及行人自觉遵守规则、互相礼让、各行其道,也需要交警部门的合理引导,更需要市政、规划、环卫、建设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与积极作为。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