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 “海洋科技城”响当当成果转化率却不足三成 发挥本土优势加强成果转化进提案 岛城的科研市场上总是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现状。去年,本报对此进行的大篇幅报道和很多委员的调研报告不谋而合。
在今年的两会上,致公党青岛市委以组织提案的形式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快青岛海洋科技成果本地化工作案》。提案中,委员们提出,想扭转这一被动现状,可以学习“北京模式”进行探索实践。
■现状“海洋科技城”,成果转化率不足30% “近年来,海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上升,科技含量大、技术附加值高的海洋新兴产业成长迅速 。从全国来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致公党青岛市委副主委李静表示,从青岛来看,海洋科技力量强大,是我国的“海洋科技城”,拥有各级海洋科研与九州体育机构28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20个;集聚着高级海洋专业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的数量更是占全国的80%左右,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
“但是,由于存在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不通畅 、管理体制未理顺、政府功能未体现等诸多问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这与青岛海洋科技城的地位极不相称。加快青岛海洋科技成果本地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李静表示。
■建议合建科技园吸引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树文对岛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少”的现状感触颇多,对此,王树文建议应积极做好国家科技项目的对接服务。“青岛的科研机构这么多,每年的科研成果更是不胜枚举,单我们海洋大学每年研发出的成果就很多。所以我建议,在进行海洋成果转化时,挖掘驻青科研机构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本地化。”
和王委员观点不谋而合的是,在提案中,对于如何促进海洋成果转化方面也提出:“应深化与中科院和大学的合作。联合建设科技产业园,吸引中科院和大学的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推动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和引导在青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科技条件、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借鉴学北京建“发现—评价—培育—推进”机制 那么,如何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委员们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国许多地方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北京模式”就是成功典型之一。“北京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和组织机制,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在组织机制上组建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实体,从“发现—评价—培育—推进”四个环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
“此外,还应整合海洋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首先 ,应积极做好国家科技项目的对接服务。挖掘驻青科研机构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本地化。”王树文表示。 文/记者 高亮 李志波 孟琳达 王媛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
2011青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