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6日讯(记者 陈修华) 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先后投资180万美元引进了轮胎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技术检测国际标准;青岛汉缆集团花244万元推行国际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记者今天从市质监局了解到,对本市 4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国际标准认证投入高达 3.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近一千万元。
据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本市已从国外引进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标准10651项,已有1217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国际认证让企业尝到甜头。青岛正进集团总裁办任主任介绍,以水产品出口为例,过去本市水产品出口因没有相关国际认证,屡遭出口壁垒。为此,他们投资上千万元引进国际认证:出口烤鳗按照日本政府及进口商的要求生产,冻扇贝柱采用美国FDA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冻虾仁采用 CAC国际卫生标准,水产品出口量稳步提高。青岛万福集团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采用国外发达国家标准,促使企业出口日本冷冻蔬菜上升到全国第一位。据了解,近年来300家水产加工企业中,通过美国相关认证的有 85家,通过欧盟认证的有42家,水产加工出口猛增到7亿美元。
对此,市质监局标准处潘处长认为,本市一些企业采取措施加快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步伐,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能力。按照部署,到 2010年,本市90%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都要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