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北镇 近日,农业部方面表示,此前农业部已经有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标准。今年7月22日,农业部办公厅就在“关于2008年上半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的通报”中称,在全国288批次的蛋白饲料中检出三聚氰胺17批次,检出率5.9%。 正当公众关注饲料行业令人触目惊心的潜规则之时,农业部的表态无疑更令人惊心:原来面对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农业部门已经熟悉并制定了相关的监测标准、并进行过检测通报,比如7月份的检测结果通报中,就已经发现了5.9%的检出率,但令人疑惑的是,农业部门的这些努力,却依然没能有效遏制三聚氰胺。
首先的一个疑问是,虽然农业部早在7月份就发现了问题饲料,但却是香港首先检出三聚氰胺超标的鸡蛋。这不禁让人疑问,当初发现问题饲料之后,相关方面有没有认真追查问题饲料的去处,查查供应到了那些蛋企或者蛋农,到底有多少禽类食用了问题饲料,多少鸡蛋可能存在三聚氰胺超标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相关部门虽然提前发现了问题饲料,但没有及时采取严格的措施,也错过了拯救鸡蛋的最佳时机。
其次,既然据媒体调查,饲料添加三聚氰胺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成为一种潜规则,那么农业部门的检测,为什么没能有效遏制这一潜规则,是相关规定的执行出了问题,还是事后的惩处与追查环节出了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天,食品安全出纰漏,直接影响民众的健康。而且,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整治,也容易引起民众的消费恐慌,近来的柑橘滞销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不能只埋怨什么失实的信息传播,而更应该认真审视自身的工作,在改革完善相关的监管监测制度,并在认真落实、加强执行上下功夫,尤其是面对不断监测之下仍然难以遏制的三聚氰胺问题,认真反思相关工作的疏漏。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次风波也为相关安全检测提供了一次反思的契机。
相关新闻详见今日本报A4版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