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体内免疫细胞需接受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对癌细胞发起攻击。但狡猾的癌细胞善于伪装,表面的天然信号非常稀疏。
如何精准识别癌细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将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的邻近标记技术应用于疾病治疗,通过构建一种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成功开发出可对癌细胞精准识别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于9月10日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据韩硕介绍,邻近标记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能在细胞的特定位置对周边环境进行催化标记。利用这一技术原理开发的“纳米标记机器人”,可搭载识别癌细胞的抗体或配体,通过血液循环富集在癌细胞的表面,再通过深红光或超声波下达指令,就可以给癌细胞打上清晰的标记,成为“人造靶标”。
针对这些“人造靶标”,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为小鼠注射了一种特制的BiTE分子,这种分子一方面能增强“人造靶标”标记信号,另一方面还可以激活并召集体内免疫T细胞前来参加抗癌的战斗。
“这种高密度的标记,不仅是简单的指引,更像是吹响战斗的冲锋号,促使T细胞表面的相关识别受体高效聚集,触发其最强攻击模式,对深红光或超声波引导的位置,实施精准打击。与此同时,还能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形成长期记忆,如同在体内接种了‘肿瘤疫苗’。”韩硕说。
目前,该研究在实验小鼠肿瘤模型和体外临床肿瘤样本中均取得良好疗效,有望为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的道路。
该工作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 人形机器人“跑”向实用,2025电博会成最佳T台!
- 机器人有了国产“神经系统”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 无人环卫机器人花式“上岗”,这一千亿市场迎爆发期
- 机器人走进工厂矿场,外滩这场机器人职业技能赛有意义!
- 2025外滩大会探营:做菜、救援、演奏……机器人上演“劳动最光荣”
- 【视频】人形机器人5V5足球赛落幕!专家:机器人3到5年内或能“看懂”世界
- 机器人大赛在青落幕!专家表示:机器人3-5年内或能“看懂”世界
- 机器人足球赛惊艳全场,家庭机器人“全能管家”登场!机器人“天团”集中亮相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
- 大开眼界,机器人在这里大秀“肌肉”
- 智能机器人会艾灸能跳舞,科幻片里的养老院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