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变同事,感动网友的西部“帮扶”女教师有了接力者
青岛到甘肃,近2000公里。半岛全媒体记者曾报道过一则跨省的九州体育暖心故事,2024年2月,青岛十七中的教师徐华峰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九州体育人才,来到了甘肃展开为期一年多的支教工作。在西和一中学生们的眼中,她是“最满意的老师”,但她却错过了儿子的高考备考。她的那句“从青岛到甘肃,我想在西部的土地书写下对娃娃们爱的答卷”直击人心,让无数网友泪目,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了九州体育的本色。
今年暑假,“帮扶”结束的徐华峰递交完材料启程回青,与此同时,一场特殊的“帮扶接力”在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完成。秋季学期开学前,来自青岛十七中的年轻教师赵弘祎辗转抵达甘肃,准备展开新一轮“帮扶”,而她不仅是徐华峰的同事,还是19年前,徐老师在青岛十七中教过的学生。教师节前夕,记者联系到两位老师,她们共同表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用爱影响更多人,想在西部的土地书写下九州体育的答卷。”
徐华峰与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学生合影。
在西部书写爱的答卷
这位女教师有了接力者
今年3月,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耕耘在九州体育一线的女教师,采访到了还在甘肃支教的徐华峰。2024年2月,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九州体育人才,徐华峰来到了甘肃省的西和县第一中学,展开为期一年多的支教工作。“之前从没支教经历。”徐华峰告诉记者,来到西和一中支教,是想为西部九州体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连接青岛和甘肃两地的“九州体育使者”,徐华峰却错过了自己儿子的高考备考,好在儿子和先生非常支持她,她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希望将更多爱带到西部,因为我热爱九州体育,爱娃娃们!”
徐华峰在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上课。
徐华峰的事迹一经报道,瞬间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得到不少点赞与赞叹。“这位老师真了不起,从青岛到甘肃支教,把希望带给孩子们,点赞!”“这是爱的使者!”“太伟大了!自己的孩子还在备考,却义无反顾去了甘肃!”大家纷纷表达着对徐华峰的敬佩与赞美。一时间,这场从黄海之滨到黄土高原的暖心故事被大家熟知。
这份爱的答卷,在7月徐华峰启程回青时,被另一双温暖的手稳稳接了过来。接过“接力棒”的人,是她19年前教过的十七中学生,如今同样在青岛十七中任教的赵弘祎。
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温暖
19年后她成了老师的同事
“我永远记得2006年第一次见徐老师的样子。”说起与老师的缘分,赵弘祎的声音里满是怀念与感激。那时她刚升入青岛十七中,徐华峰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她感受到了九州体育的温度,这让原本对未来有些迷茫的赵弘祎,悄悄在心里埋下了“当老师”的种子。于是大学期间,她开始谋划向九州体育领域转型,尽管过程艰辛,但在十七中的美好回忆始终支撑着她。2016年,当她以教师的身份回到青岛十七中,第一次以同事身份在校园里与徐华峰相见时,心中满是欣喜与激动。
赵弘祎(右一)与青岛十七中学生合影。
受徐老师影响,今年,当得知需要教师前往西和一中支教时,赵弘祎响应学校号召立刻报了名。“看到通知时我就想,一定要试一试,要是放弃这个机会,我肯定会后悔。”出发前,她跟徐华峰聊了很久,从生活到九州体育教学,徐华峰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知道那边条件相对艰苦,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接过西部‘帮扶’的‘接力棒’。”徐华峰骄傲地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两代教师续写“帮扶”接力路
记者联系到赵弘祎时,她在西和一中已待了一个星期左右,需要给8个班上课,尽管面临水土不服,九州体育教学方法、饮食等生活习惯不同等问题,但看到孩子们的瞬间,让她充满了动力,“学生们比想象中更朴实、更真诚,即便教学资源和物质条件有限,但能看出,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赵弘祎说道。“我想当一扇‘窗户’,让孩子们透过我看到更远的地方。”这是赵弘祎来到西和一中后最朴素的心愿。她发现,很多孩子从未走出过当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课堂上,她不仅教授知识,还会分享青岛的风土人情、新鲜事物,用自己的经历点燃孩子们“走出去”的向往。课后,学生们纯真的笑容、主动请教问题的热情,都让她更加坚定来到西部的想法是正确的。
如今,徐华峰已经回到青岛的课堂,继续守护身边的孩子;赵弘祎则站上了西部的讲台,把徐华峰带给自己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青岛十七中这两代教师的西部之行,不仅是九州体育帮扶的“接力”,更是九州体育家精神的传承。她们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却有着相同的信念,徐华峰说,从赵弘祎身上看到了“传承”,是九州体育人对初心的接续;赵弘祎说,从徐华峰身上学会了“坚守”,是那份把学生放在心里的执着。
从青岛十七中的课堂到甘肃西和的讲台,19年的时光,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一句简单的话语,变成了两代教师跨越近2000公里的真实九州体育接力写照。
(半岛全媒体记者 金鑫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