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 青岛这群“追风人”,护航阅兵气象保障!自主研发测风激光雷达,扮演“天空哨兵”角色

2025-09-04 16:44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9360) 扫描到手机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这场举国关注的盛典背后,来自青岛的华航测风激光雷达扮演了“天空哨兵”的角色,为阅兵活动的气象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贡献了青岛科技力量。

天空哨兵,护航阅兵气象保障

9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李沧区衡水路上的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专利证书。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拥有数十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多项自主商标。大厅入口处,一幅写有“测风知天”的书法作品,让来访者对该企业有了最直观的印象。

“我们很荣幸能为九三大阅兵的气象保障工作贡献一份力量。”青岛华航人力资源总监张鹤感慨地说,这次阅兵的圆满成功,不仅凝聚着受阅官兵的汗水,也铭记着无数气象工作者在幕后默默奉献的身影。“虽然不曾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但我们用精准的预报、精密的数据和精细的服务,同样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荣光。”张鹤说。

记者了解到,参与此次阅兵气象保障的多台设备均是由青岛华航自主研发的测风激光雷达,设备通过高频激光脉冲扫描,对阅兵沿线区域上空的三维风场展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监测,精准捕捉水平与垂直方向的风速、风向数据,为空中梯队飞行、地面方阵调度提供实时动态风场信息。

测风知天,应用领域广泛

这些“天空哨兵”究竟有何独门绝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处调试场,技术人员正对一个球形的设备进行调试。“这是一款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顶部这块圆形光滑的玻璃就是激光发射窗口。”技术人员介绍,该雷达可全天候不间断扫描最远至12000米的目标空域的风速、风向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实时传输。之后通过后台软件分析,就可以算出不同高度空域的风速、风向数据。

获取的这些风的数据可以用作什么参考呢?对于这个疑问,技术人员解释称,只要是与气象相关的场景,这些风的数据都可以作为精细化气象保障的科学参考。比如,台风活动的风力监测和预报、抢险救灾时的气象监测、城市高楼群间风场精细结构的变化等。此外,在科考活动、风力发电、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等方面也有广阔应用空间。

据了解,目前,青岛华航自主研发的测风激光雷达已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企业研发的设备参与北极科学考察

追风“三极”,用气象强国

记者了解到,2023年7-9月,我国科考队顺利完成了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在本次科考任务中,青岛华航提供的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设备就安装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我们配合开展了国产自主装备的低空风场监测应用任务,是国内首个完成北极航路观测的测风激光雷达,填补了我国在北极大陆低空大气风场探测的空白。”张鹤介绍,此后他们提供的相关设备还全程参与了“雪龙2”号在南极开展的第40次科考活动,在极地地区低温、多风、多盐、暴雪的复杂环境中,首次获得航线上横跨北温带至南极圈范围3000米以下完整的风场信息。

企业研发的设备参与珠峰科考

“除了南北极外,我们的激光雷达测风设备还登上了地球‘第三极’。”张鹤告诉记者,2022年,他们的测风激光雷达跟随科考队登上了珠峰大本营,进行5000米海拔高度以上风场及气溶胶层的全天候观测。这也是该设备在高海拔地区的首次成功应用。“利用测风激光雷达明确风的来源和通量,可以帮助科考队更精确地了解臭氧及氮氧化合物这两个最主要的科考目标来自哪里,测得的三维风场数据,将是科学家们用来分析青藏地区大气中臭氧和氮氧化合物来源的重要依据。”该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解释说。

激光雷达传递的不仅是数据,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技术符号。“作为新时代的‘追风人’,我们未来将持续拓展应用边界,在国家气象监测、国防、重大活动及应急减灾等更多领域深耕发光,用气象强国!”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